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炔烃的性质》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5-06-25 21:21: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6分)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大于110,小于15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52.24%,其余为氧。请回答:
(1)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几个氧原子,为什么?
(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是        
(3)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4)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      官能团。


参考答案:(1)4;(2)134;(3)C5H10O4;(4)1


本题解析:
⑴由题意知,O的质量分数为47.76%,由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0,小于150,
所以氧原子个数为大于110×0.4776/16=3.28,小于150×0.4776/16=4.48,所以氧原子为4个,
⑵所以有机物分子质量=4×16/0.4776=134,其中C、H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34-16×4=70,可确定分子式为C5H10O4. C5H10O4与5个C原子的饱和衍生物(可表示为C5H12On)比较可知,分子中最多含有1个羰基官能团.
故答案为:(1)4;(2)134;(3)C5H10O4;(4)1;.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关于有机化合物中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用CuO作氧化剂(在氧气流中)将有机物氧化,再对产物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现取m g某种氨基酸(CxHyOzNp)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CO2、H2O和N2。实验在下图装置中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开始时,先要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装置图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用字母填空,下同)_________,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_处的酒精灯。
⑶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读取N2的体积是,应注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_______________。
A.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
B.生成水的质量
C.通入氧气的体积
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答案:⑴ 排装置中的空气,以利准确测定出F中的氮气体积?
⑵ A和D? D
⑶ CxHyOzNp + (x + y / 4 — z / 2)O2 ?x CO2 + y / 2 H2O + p / 2 N2
⑷ 吸收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氮气
⑸ ① 量筒内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② 视线与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⑹ A、B、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共22分)
Ⅰ.(4分)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实验室制乙烯时,在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加热混合物,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
B.验证溴乙烷水解产物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振荡溶液、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C.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
D.苯酚中滴加少量稀溴水,可用来定量检验苯酚
E.工业酒精制取无水酒精时,先加生石灰然后蒸馏,蒸馏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温度
Ⅱ.(10分)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1) 关闭F活塞,打开C活塞,在装有少量苯的三颈瓶中由A口加入少量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则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D试管内装的是?,其作用是?
(3) E试管内装的是?,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
(4) 待三口烧瓶中的反应即将结束时(此时气体明显减少),打开F活塞,关闭C活塞,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5) 上一步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
a蒸馏; b水洗; c用干燥剂干燥; d 10%NaOH溶液洗涤; e水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Ⅲ.(8分)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逐滴加入B中:

(1) 若B为Na2CO3粉末,C为C6H5ONa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由澄清变浑浊,则试管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然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
(2) 若B是生石灰,观察到C溶液中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沉淀完全溶解,恰好变澄清时,关闭E.然后往小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醛溶液,再往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则A是?(填名称),C是?(填化学式),与乙醛的混合后,该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仪器D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Ⅰ.AC(完全正确得4分,答对一个得2分,有错误答案得0分)
Ⅱ.(1)? (2分)
(2)? CCl4;(1分)吸收挥发出的苯蒸汽和溴。(1分)
(3) ?AgNO3溶液(1分);导管口产生大量白雾,(1分)生成淡黄色沉淀。(1分)
(4)?水倒吸至三口烧瓶中(1分)
(5)?bdeca (或edbca)(2分)
Ⅲ.(1)? (2分)溶液由浑浊变澄清。(1分)
(2) 浓氨水(1分),AgNO3(1分),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2Ag↓+3NH3 ?(2分)防止倒吸(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某烃A 0.2mol在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化合物B、C各1.0mol,试回答:
(1)烃A的分子式是____? ____。
(2)若取一定量的烃A充分燃烧后,生成B、C各2mol,则完全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的体积为____?_L。
(3)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则A可能的结构有?种,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 _?_。
(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写出其最简单的同系物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烃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中,一氯代物有四种的结构简式为____?


参考答案:(12分)(1)C5H10? (2) 67.2L? (3)5种? CH2=CHCH2CH2CH3(合理即可)
(4) n CH2=CH2 ??(5) (CH3)2CHCH2CH3


本题解析:(1)烃含有C、H两种元素,某烃A0.2mol在氧气的充分燃烧后生成化合物B,C各1.0mol,即生成CO2、H2O各1.0mol
所以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是5、10,因此烃A的分子式为C5H10。
(2)取一定量的烃A完全燃烧后,生成CO2、H2O各2mol,所以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2mol+2mol÷2)=3mol
则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3mol×22.4L/mol=67.2L
(3)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这说明A是烯烃,则A可能的结构有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CH2=CHCH(CH3)2、CH2=C(CH3)CH2CH3、(CH3)2C=CHCH3,共计是5种。
(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这说明A是烯烃,其最简单的同系物是乙烯,因此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 CH2=CH2 ?
(5)烃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中,一氯代物有四种,说明含有4类等效氢原子,则其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3。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在推断有机物化学式时要利用好守恒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石油蒸馏实验时,冷凝水应从上口通入,下口流出
B.乙醇和乙酸酯化反应后的产物可用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向淀粉完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再加银氨溶液加热,有银生成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的浓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又变澄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做石油蒸馏实验时,冷凝水应从下口通入,上口流出,A不正确;B、乙酸乙酯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乙醇和乙酸酯化反应后的产物不能用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B不正确;C、淀粉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所以向淀粉完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和酸后,再加银氨溶液加热,有银生成,C正确;D、硫酸铜是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的浓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一定量的水,不能在恢复原来的性质,D不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