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8 06:45:33
1、选择题 实验室常用水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水倒吸的装置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9分)实验室要配制100mL? 0.5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经计算,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_________g。
(2)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A.移液,B.称量,C.洗涤,D.定容,E.溶解,F.摇匀。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4)下列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转入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参考答案:(1)___2.9__(2’)?(2)____烧杯、玻璃棒、100m L容量瓶、胶头滴管____(3’,缺一个扣1分,缺两个扣两分,只写一个全扣)
(3)____BEACADF___(2’)?(4)___ACD__(2’,缺一个扣1分,缺两个全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过碳酸钠(Na2CO3·3H2O2),有固体双氧水的俗称,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过碳酸钠的某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2Na2CO3+3H2O2=2Na2CO3·3H2O?△H<0;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A.FeCl3溶液
B.H2S
C.稀硫酸
D.NaHCO3溶液
(2)反应①应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
(3)在上述流程中,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生产过碳酸钠的流程中遗漏了一步,造成所得产品纯度偏低,请简述该步操作过程___________。
(6)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过碳酸钠,该装置中恒压滴液漏斗中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冷凝管应从__________处进水。
(7)由实验测定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如下表: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反应最佳的温度选择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T/℃ | 活性氧百分含量 | 产率 |
5~10 | 13 .94 | 85.49 |
10~15 | 14.02 | 85.78 |
15~20 | 15.05 | 88.38 |
20~25 | 14.46 | 83.01 |
参考答案:(1)ABC(3分) (2)NH3(2分) (3)防止双氧水分解(2分) (4)CO2(2分)
(5)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数次(2分)?(6)使液体顺利流下;a(2分)?(7)15~20℃(2分)
本题解析:(1)过碳酸钠(Na2CO3·3H2O2)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则A、FeCl3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氯化铁也与过碳酸钠反应,A正确;B.H2S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也与过碳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因此也与过碳酸钠反应,C正确;D.NaHCO3溶液与碳酸钠以及双氧水等均不反应,因此也与过碳酸钠不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ABC。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反应①应先通入的气体是氨气。
(3)由于双氧水稳定性差,易分解,因此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双氧水分解。
(4)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即A是碳酸钠,B是二氧化碳,因此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
(5)从溶液中过滤出固体后,需要洗涤沉淀,因此该步操作是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数次。
(6)恒压滴液漏斗能保持压强恒定,因此恒压滴液漏斗中支管的作用是使液体顺利流下。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即a处进水上端出水。
(7)根据下表数据可知温度超过20℃后,活性氧百分含量和产率均降低,所以反应最佳的温度选择的范围是15~20℃。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选用的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能和碱液反应,一氧化碳和碱不反应,所以可用碱液洗气,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所以无法除去二氧化碳,故B错误;
C、干燥管内的干燥剂为粒状固体,浓硫酸是液体,且浓硫酸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无法除去二氧化碳,故C错误;
D、硫酸钠溶液是中性溶液,不含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无法除去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13分)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
(1)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冰醋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浓硫酸的作用是 ?;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应选择的装置是?(选填“甲”或“乙”)。丙同学设计了丙装置,用球形干燥管代替玻璃管,除了起到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3)试管②中饱和Na2CO3的作用除了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外,还可以?。
(4)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
(5)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
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
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参考答案:(13分) 1)催化剂
(2)?乙?防倒吸?(3)分液
(4)中和乙酸?(5)②④⑤(此空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