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8 06:42:06
1、简答题 某工厂有废合金(含有铝、铁、铜)粉末,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索工业废料的利用,用该废合金粉末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其实验方案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所加试剂①、②分别是______、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所用的仪器除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
(3)由滤液A制AlCl3溶液有途径I和途径II两种,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写出A→D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
(4)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
参考答案:(1)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NaOH溶液或烧碱溶液后金属铝溶解其中生成偏铝酸钠溶液,金属铁和金属铜不与氢氧化钠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而金属铜不反应,可以实现三种金属的分离,故答案为:NaOH溶液或烧碱溶液;稀硫酸
(2)固体和液体的分离用过滤法,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等,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玻璃棒、滤纸;
(3)偏铝酸钠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钠的混合物,而向偏铝酸钠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会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铝沉淀,再用盐酸溶解,所得溶液的成分只有氯化铝,故答案为:途径II;途径I制得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而途径II能制得纯净的AlCl3溶液;AlO-2+CO2+2H2O=Al(OH)3↓+HCO-3;
(4)由氯化亚铁溶液获得绿矾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如图是常见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常温常压下,D、F、K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为活泼的金属单质,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A是有单质C在D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I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K的分子式为______.
(2)物质A的常见用途为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A是有单质C在D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淡黄色固体为Na2O2,则A为Na,C为O2,D为Na2O2,I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应为NaHCO3,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应为H2O,则E为NaOH,F为H2,K为CO2,H为Na2CO3,
(1)由以上分析可知K为CO2,故答案为:CO2;
(2)A为Na2O2,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可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供氧剂,故答案为:漂白剂或供氧剂;
(3)反应①为Na和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NaHCO3不稳定,加热可分解生成Na2CO3和C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2NaHCO3?△?.?Na2CO3+CO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推断题 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
(1)若A为氯碱工业的产品,C为厨房中的用品。
①D的电子式是________。
②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氯碱工业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两种产物呵与KI溶液反应制得一种化工原料,若消耗0.1 mol KI转移电子0.6mol,则三种物质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
①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B可作净水剂,其原理是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使用时发现B 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②HCO3-+OH-=H2O+CO32-;③2NaCl+2H2O
2NaOH+H2↑+Cl2↑;
3Cl2+6OH-+I-=6Cl-+IO3-+3H2O
(2)①Cl2+2Fe2+=2Cl-+2Fe3+;②Fe3++3H2OFe(OH)3+3H+;酸性条件抑制了Fe3+的水解,不能生成
Fe(OH)3胶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推断题 根据下面物质间转换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框图中物质A、B、E、F分别指代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E._________
F._________
(2)如果2mol Na2O2与足量水蒸气反应,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_________L;同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____。(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3)如果A、B混合气体3.0g(平均摩尔质量15g·mol-1),在与G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Na2O2层,可使Na2O2增重_________g,并得到O2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1)H2;CO;NaOH;Na2CO3
(2)22.4L;2NA
(3)3.0g;0.1mol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2分)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是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一种化学式?。
(2)若E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
?。
②用等式表示E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
(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则:
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的结论是?。
③已知常温下物质A与物质B生成1mol气体C的△H为-57.07kJ·mol-1,1 mol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D溶液和E气体的△H为-46kJ ·mol-1,写出物质A与物质B及水生成D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共12分)(1)Na2O2(或NaH)(2分)
(2)①H++A1O2-+H2OA1(OH)3
?A13++3OH-?(2分)
②c(Na+)+ c (H+)=c(OH-)+ c(HS-)+2 c(S2-)(2分)
(3)①3NO2+H2O=2HNO3+NO(2分)
②NO2能溶于浓H2SO4,因而不能用浓H2SO4干燥NO?2?(2分)
③4NO(g) +3O2(g)+2H2O(1)=4HNO3(aq);△H=-618.42kJ·mol-1(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