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8 04:59:21
1、选择题 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 AlC13溶液中:H+、Na+、Cl-、SO42-
B.含有0.1mol·L-1 Fe3+的溶液中:Na+、K+、SCN-、NO3-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2+、K+、NO3-、SO42-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中:NH4+、SO42-、HCO3-、C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各离子能大量共存,正确;B.Fe3+和SCN-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Fe2+ 和NO3-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的溶液是酸或碱溶液,HCO3-不能大量共存,错误;选A。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等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A、B、C、D、E五种化合物0.1mol/L的溶液,它们的阳离子有K+、Ag+、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NO3-、SO42-、CO32-,将它们进行如下实验:①溶液A、D呈碱性,且碱性为A>D;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消失;③向E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
A.实验①能确定A和D的化学式? B.实验②能确定B中含Al3+
C.实验③能确定E的化学式? D.上述实验能确定这五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①溶液A、D呈碱性,且碱性为A>D,所有组合中只有K2CO3,Ba(OH)2两溶液呈碱性,由碱性强弱推得A为Ba(OH)2,D为K2CO3。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消失,推得B为硝酸银溶液。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则B中含有银离子,应为硝酸银溶液,加入氨水发生的反应为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OH+2H2O;③向E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中E中有Fe2+。正确选项为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该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Ba2+、Na+、Cl-、NO3-
B.Ba2+、Al3+、SO42-、Br-
C.NH4+、K+、HSO3-、CO32-
D.Na+、K+、NO3-、I-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该溶液可以是强酸溶液,也可以是强碱溶液,所以题干的要求就转化为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都能共存的是,A中的离子能够在两种情况下共存,B中的Al3+在碱性溶液中被转会为AlO2-,故B不能选;C中,NH4+、HSO3-在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共存;故C不能选;D中,在酸性条件下,I-被NO3-氧化为碘单质,故D也不能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问题,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要注意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该溶液可以是强酸溶液,也可以是强碱溶液。该题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加入铝粉能放出H2,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有可能共存的是
[? ]
A、Cu2+、OH-、SO42-
B、NH4+、Cl-、SO42-
C、Ca2+、H+、SO42-
D、K+、Ba2+、HCO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4分)为了供学生课外活动,要求把SO42-、CO32-、H+、OH-、NH4+、Fe3+、Na+七种离子根据共存原理分为两组混合溶液,两组的离子数目要接近。分配结果是: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4分)H+、SO42-、NH4+、Fe3+; OH-、CO32-、Na+
本题解析:假设其中的一组中含有H+,由于H+与OH-、CO32-会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OH-、CO32-在另一组中;由于OH-与NH4+、Fe3+会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NH4+、Fe3+应该与H+一组;在该组中的这三种离子都是阳离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的原则,还应该含有阴离子,只能是SO42-;另一组中含有NH4+、Fe3+,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的原则也应该含有阳离子,只能是Na+。所以这两组离子分别是:H+、SO42-、NH4+、Fe3+和 OH-、CO32-、Na+。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及溶液的电中性原理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