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8 04:42:15
1、选择题 将充满20mLNO的试管倒置于盛有蒸镏水的烧杯中,然后向试管里通入纯氧气,当试管内液面稳定在试管容积的4/5时,则通入O2为可能?(?)
A.9mL
B.15 mL
C.19mL
D.31m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NO和O2在水中反应的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若NO过量,则参加反应的NO是16ml,消耗氧气是12ml。若氧气过量,20mLNO消耗的氧气是15ml,剩余氧气是20ml×1/5=4ml,所以通入的氧气是19ml,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将一铜片投入稀H2SO4溶液中,没见到反应现象,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的KNO3晶体,看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并有少量气泡产生,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铜片能与KNO3溶液发生反应
B.铜片在稀H2SO4中钝化了
C.钾离子是反应的催化剂
D.稀HNO3和铜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Cu与KNO3不反应,加KNO3后溶液中存在H+和
,相当于含有HNO3,从而可与Cu反应,D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变化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部分氮化镁
B.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
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
D.将氨转变为硝酸或其他氮的化合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图中D为止水夹,F是装有一半空气的注射器,其中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好装置后,关闭D,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向外抽注射器活塞,C装置中有什么现象?
?;
(2)反应开始前要向体系中通入气体A,为什么??;A可以是??(填序号)?①N2?②O2?③空气?④CO2
(3)当完成装置A的实验目的后,关闭D,再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反应一段时间后,将F中空气推入E中,证明生成了NO实验现象是:?。
(5)装置C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有一段水柱上升(2分)
(2)赶尽整个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NO的检验造成干扰(2分)
①④(多选、少选、错选不给分)(2分)
(3)3Cu + 8H+?+? 2NO3— = 3Cu2+ + 2NO↑ + 4H2O(2分)
(4)E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2分)
(5)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的实验,明确NO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来解答。(1)分析题给装置知,关闭D,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向外抽注射器活塞,装置内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入C装置,C装置中有一段水柱上升;(2)反应开始前,体系中含有空气,其中的氧气能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要向体系中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赶尽整个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NO的检验造成干扰;A可以是 N2和CO2,选①④;(3)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 + 8H+?+ 2NO3— = 3Cu2+ + 2NO↑ + 4H2O;(4)反应一段时间后,将F中空气推入E中,NO和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实验现象是:E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5)NO、NO2都有毒,能污染环境,氮的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某气体a,胶头滴管中吸有少量液体b,当把溶液b挤进烧瓶后,打开止水夹不能形成“喷泉”的组合是
| ? | 干燥气体a | 液体b |
| A | NH3 | 水 |
| B | HCl | 水 |
| C | CO2 | NaOH溶液 |
| D | Cl2 | 饱和食盐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