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3 06:53:52
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在同一水平线
C.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D.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溶液蒸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不大,故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固体,但是蒸发至有较多量的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D错误;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防止污染,A正确;制取蒸馏水时,温度计是要测量蒸气的温度,故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在同一水平线上,B正确;由于金子的密度比沙大,淘洗过程中,在水的冲击下,泥沙被冲走了,剩下的金子则留在容器中,C正确。
点评: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是历年的高考重点,考生在备考中应注意对化学实验、化学仪器的相关知识的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验证Na和水反应放热
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C.装置丙: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D.装置丁:说明反应2NO2(g) ? N2O4(g)是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A、放热,气态热胀冷缩,图U型管中水柱一定,正确;B、乙烯和乙炔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错误;C、控制反应温度50~60℃,正确;D、冰水中颜色深,故NO2多,即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向吸热,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从煤油中取用金属钠必需用镊子,不能用手触摸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应该在烧杯中进行,所以选项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有?(填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量17.55g氯化钠晶体
B.碳酸钠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浓度偏大
E.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可制取Fe(OH)3胶体
F.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可以将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下图为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装置?
?
A? B? C
实验室常用装置A制备下表中气体,请将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中应装的化学试剂填写完整。
气体 | O2 | Cl2 | NH3 |
分液漏斗中试剂 | ? | ? | 浓氨水 |
圆底烧瓶中试剂 | ? | KMnO4 | ? |
参考答案:(1)ABCE(4分?每多选1个或遗漏1个均扣1分)
(2)①(共4分)
气体
O2
Cl2
NH3
分液漏斗中试剂
H2O2(或H2O)
浓盐酸
浓氨水
圆底烧瓶中试剂
MnO2(或Na2O2)
KMnO4
NaOH(或CaO)
②右?饱和食盐水
③Cl2+2OH-=ClO-+Cl-+H2O?氨气极易溶于水(稀硫酸),会引起倒吸
CCl4(或四氯化碳)
本题解析:(1)A.用托盘天平称量只能精确到0.1g,错误;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会和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有粘性的物质硅酸钠,会使玻璃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错误;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由于氯水有漂白性会使试纸发生变色无法观察,错误;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浓度偏大,正确;E.在煮沸的蒸馏水中慢慢加入饱和FeCl3溶液直到生成红褐色液体,这是制取Fe(OH)3胶体 的常用方法,错误;F.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可以将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正确;故选为ABCE。(2)①下图分别是制备三种气体的原料
气体
O2
Cl2
NH3
分液漏斗中试剂
H2O2(或H2O)
浓盐酸
浓氨水
圆底烧瓶中试剂
MnO2(或Na2O2)
KMnO4
NaOH(或CaO)
②要用B装置排液收集气体,气体应从该装置_右管口导进,这样才能把液体排出。收集Cl2,试剂瓶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可以一方面除去氯化氢,另一方面氯气的溶解性。③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倘若该装置中仅仅盛放稀硫酸,通常不适合吸收氨气的原因是 氨气极易溶于水(稀硫酸),会引起倒吸,若向烧杯中额外再加入一种液态有机物则可安全吸收氨气,这种有机物为CCl4(或四氯化碳),物质的密度比水大,氨气不会溶解在其中。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0分)实验室需配制230mL 0.8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30 mL 1.0mol/L的NaOH溶液(容量瓶的规格通常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
实际应称NaOH质量 |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 | 实验中的所需仪器 |
①?g | ②?mL | 不需填写 |
参考答案:(10分)(每空2分)(1)①? 8g ;② 250ml 。
(2)①?偏小;②?偏大?;③?偏小
本题解析:(1)因为容量瓶无230 mL规格的,所以配制时应选用250 mL规格的容量瓶,所以,实际应称NaOH质量8g;
(2)①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相当于稀释,溶液浓度偏低;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即实际上溶液体积减少了,溶液的浓度偏高;③若在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导致实际所称量氢氧化钠质量减少,即溶质减少,溶液的浓度偏低;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