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3 07:21:43
1、计算题 (8分)海水中溴常以NaBr形式存在,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之一是:①通入Cl2至浓缩的溴化物溶液,氧化海水中的Br-,然后用空气把生成的溴吹出。②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r2(Br2跟烧碱生成NaBr和NaBrO3)。③向所得含溴化合物溶液中加稀H2SO4,溴又重新析出。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第③步反应中生成物有硫酸钠)
(2)经分析海水中含溴0.006 5%,则海水中含NaBr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试计算多少吨海水可制得1.0 t溴?(假设提取过程中溴无损失)
参考答案:
(1)2NaBr+Cl2====2NaCl+Br2;6NaOH+3Br2====5NaBr+NaBrO3+3H2O;5NaBr+NaBrO3 +3H2SO4====3Na2SO4+3Br2+3H2O
(2)0.008 4%?需海水的质量为15 384.6 t
本题解析:因海水中含溴0.006 5%,则海水中含NaBr的质量分数为0.006 5%×(103/80)="0.008" 4%;设需x t海水,则:0.006 5%x t="1" t,解得:x="15" 384.6 t。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100多年了,目前仍然大量采用,其原因是( )
A.氯气有毒,可以毒死细菌、病毒
B.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熏死细菌、病毒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氯化性的HClO,可以杀死细菌、病毒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没有任何有毒物质残留
参考答案: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氯化性的HClO,可以杀死细菌、病毒,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欲将氯化钠、沙子(主要成分为SiO2)、碘三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分离,最科学的操作顺序是()
A.溶解、过滤、加热(升华)、蒸发(结晶)
B.加热(升华)、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升华、溶解、蒸馏、结晶
D.溶解、结晶、过滤、升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加热使碘升华,分离出碘;加水溶解,过滤,分离出不溶物沙子;最后将溶液蒸发,析出晶体NaCl。分离物质的原则是:各成分不能在分离过程中有所损失。若先溶解,则碘也会溶解一部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呈黄绿色,久置氯水无色
B.新制氯水漂白能力强,而久置的氯水几乎无漂白作用
C.新制的氯水所含微粒种类多,而久置氯水所含微粒种类少
D.新制的氯水中无氯离子,而久置的氯水中则含有氯离子
参考答案:A.因新制氯水中含氯气,所以新制氯水呈黄绿色,久置氯水中无氯气分子,所以呈现无色,故A正确;
B.新制氯水中含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作用,久置氯水中无次氯酸,无漂白作用,故B正确;
C.新制氯水中存在的微粒:三分子:Cl2、HClO、H2O,四离子:H+、Cl-、ClO-、OH-,久置氯水含有H2O、H+、Cl-、OH-,故C正确;
D.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都含氯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6分)为了研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饱和氯水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并充分振荡,观察到氯水的黄绿色褪去并同时产生少量气体。
实验二:取上述实验一后锥形瓶中清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该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②该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该清液中滴加盐酸可产生大量气体。④该清液加热后变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二中,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说明该清液中含有_________(写化学式);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清液中含有______离子;清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清液加热后产生浑浊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
(2)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写出氯水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1)HClO Ca2+ CO2 CaCO3 (每空1分)
(2)2CaCO3+2Cl2+2H2O===Ca(HCO3)2+2HClO+CaCl2(2分)
本题解析:(1)有极强的漂白作用,说明含有次氯酸;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碳酸钙,说明该清液中含有Ca2+;清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应该是CO2;该清液加热后变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氢钙,加热使其分解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和CO2。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物是碳酸氢钙、氯化钙和次氯酸,方程式是2CaCO3+2Cl2+2H2O===Ca(HCO3)2+2HClO+CaCl2。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