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3 07:06:18
1、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对反应N2+3H22NH3而言,无论怎样控制反应条件1mol N2与3mol H2反应都不会生成2mol NH3
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来改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可逆反应的限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限度,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改变可逆反应的限度,D不正确,因此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状态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方程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
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2)在T1温度时,将1 mol CO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参考答案:(1)③④?(2)1-
本题解析:(1)根据图像中的数据可知,温度T1时生成甲醇的速率=nA/2tA mol·L-1·min-1,故①错误;读图可知,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甲醇的物质的量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此时平衡常数减小,故②错误;因为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③正确;因为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平衡逆向移动,故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故n(H2)/n(CH3OH)增大,故④正确。
(2)写出方程式CO2+3H2CH3OH+H2O,则平衡时CO2、H2、CH3OH、H2O变化的物质的量分别是α mol、3α mol、α mol、α mol,故平衡时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α) mol、(3-3α) mol、α mol、α mol,故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4-2α) mol,所以此时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4-2α)/4=(2-α)/2。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3分)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
(1)写出用碳棒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 。(2)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 CO(g)+H2(g)?
ΔH=" +131.3" kJ?mol-1,以上反应达到平衡后,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以下措施有利于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加碳的用量
C.加入催化剂
D.用CO吸收剂除去CO(3)将一定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 需时间/min | ||
H2O | CO | H2 | CO | ||
900 | 1.0 | 2.0 | 0.4 | 1.6 | 3.0 |
参考答案:(共13分) (1)2Cl-+2H2O2OH-+H2↑+Cl2↑(2分。写成化学方程式,扣1分;没配平、没写条件及没有气体上升符号总共扣1分)
(2)AD(2分。对1个1分,错1分扣1分,直到0分)
(3)0.17(4分。列式2分,可用物质的量也可用物质的量浓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1分;代数计算及结果1分,用物质的量代入计算扣1分。)
(4)使用催化剂(1分);实验Ⅱ与实验Ⅰ平衡状态相同,而实验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2分。两点各1分)
(5)(2分,纵坐标起点可以大于0。Ⅲ比Ⅰ快1分,比Ⅰ少1分)
本题解析:(1)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生成物是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l-+2H2O2OH-+H2↑+Cl2↑。
(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水蒸气的转化率增大,A正确;碳固体,增加固体碳的质量,平衡不移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B和C不正确;D中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水蒸气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答案选AD。
(3)?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 2? 1? 0? 0
转化量(mol)? 0.4? 0.4? 0.4? 0.4
平衡量(mol)? 1.6? 0.6? 0.4? 0.4
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①实验Ⅱ与实验Ⅰ平衡状态相同,而实验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所以实验Ⅱ使用的条件只能是催化剂。
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时间减少,但氮气的浓度降低,所以正确的图像是。
点评:固体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主要是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已知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
CO + H2O(g) H2 + CO2 + Q
(1)在5 L盛有固体催化剂(其体积可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反应物,10 s后,生成了氢气0.2 g,则此10 s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 = ____?_0.002 mol/Ls______。
(2)在该密闭容器中,下列叙述可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BC___
A.若容器体积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达到恒定
B.CO2的生成速率与H2O蒸气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 : 1
C.CO、H2O、H2、CO在容器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D.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3)在上述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分别改变条件,请完成下列两张图:
A.在第20 s时将容器体积缩小至? B.在第20 s时,向容器中注入少量的
原来的一半后压强变化图? CO气体后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图
参考答案:(1)v(CO) = __2×10-3mol/Ls___。(2)__BCBC___
(3)A.在第20 s时将容器体积缩小至? B.在第20 s时,向容器中注入少量的
原来的一半后压强变化图? CO气体后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1 3 |
2 3 |
温度/℃ | 1000 | 1150 | 1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
A B C | D n(Fe2O3) 0.350 0.027 0.080 0.080 n(CO) 0.010 0.010 0.010 0.050 n(Fe) 0.100 0.064 0.080 0.080 n(CO2) 0.035 0.088 0.040 0.050 参考答案:(1)反应13Fe2O3(s)+CO(g)?23Fe(s)+CO2(g)的平衡常数k=c(CO2)c(C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