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3 06:41:07
1、选择题 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B.甲烷和和一氯甲烷都属于烷烃
C.HC1O是弱电解质,NaClO却属于强电解质
D.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属于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NO2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一氯甲烷含有氯元素,不属于烷烃,错误;C、HClO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NaClO为盐,属于强电解质,正确;D、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属于酸,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如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将化学式分别填在下表②④⑥的后面;(只需填一种)
| 物质类别 | 酸 | 碱 | 盐 | 氧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______ ③Ba(OH)2 ④______ ⑤Na2CO3 ⑥______ ⑦CO2 ⑧Na2O2 |

参考答案:(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有叶、枝、杆、根,图示方法就是树状图,故答案为:树状分类法;
(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2SO4;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如NaOH;盐电离出得阳离子为金属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如K2SO4,
故答案为:②H2SO4;④NaOH;⑥K2SO4;
(3)Ba(OH)2的电离方程式Ba(OH)2=Ba2++2OH-,故答案为:Ba(OH)2=Ba2++2OH-;
(4)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故答案为:CO32-+2H+=H2O+CO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2)“三酸”与“两碱”之间的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 ,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________。
A.Au
B.Cu
C.Al
D.Fe
(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当含0.1 mol 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小心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填化学式):
①________,②Na2CO3,③________,④NaHCO3。
参考答案:(1)纯碱 (2)CO+2H+=CO2↑+H2O OH-+H+=H2O (3)B (4)①NaOH、Na2CO3 ③Na2CO3、NaHCO3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有关的化学计算等。(1)纯碱的成分是Na2CO3,属于盐而不属于碱;(2)烧碱(NaOH)与“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纯碱(Na2CO3)与“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3)Au与浓HNO3不反应;Fe、Al常温下遇浓HNO3发生“钝化”;Cu常温下可完全溶于足量浓HNO3。(4)依据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CO2+NaOH=NaHCO3,CO2+2NaOH=Na2CO3+H2O,判断另两种情况为:NaOH、Na2CO3,Na2CO3、NaHCO3。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Mg、F、Si
B.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镁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中Mg不属于非金属;C中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D中羊毛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
点评:合成材料在高中阶段主要指高分子合成材料。常见的三大合成材料为: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天然橡胶,棉花,羊毛,蚕丝等等这些属于是天然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经分析,某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