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3 06:39:14
1、填空题 (10分)在一个固定体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3C(g) +
D(s),2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的浓度为1.2mol·L-1。
(1)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2分钟内B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2)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摩尔质量减小,
则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将容器体积缩小至1L,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mol·L-1,
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10分)(每空2分)
(1)K=[c(C)] 3/[c(A)] 2?[c(B)]?v=0.2mol·(mol·L-1)—1
(2)吸热?
(3)2.4 mol·L—1?不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1,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则:
(1)此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2)反应开始前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3)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4)x的值为______.
参考答案:D的浓度为0.5mol/L,所以D的物质的量为1mol.
设A、B的物质的量为nmol,
3A(g)+B(g)=xC(g)+2D(g),
开始 n mol n mol 0 0
反应 1.5mol 0.5mol1mol
5min (n-1.5)mol( n-0.5)mol 1mol
同一容器中,c(A):c(B)=n(A):n(B)=n-1.5n-0.5=35;n=3mol;
(1)A在5min末的物质的量为:(n-1,5)mol=1.5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故答案为:0.75mol/L;
(2)由计算可知n=3mol,故答案为:3mol;
(3)C的反应速率是0.1mol/(L?min),根据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B的反应速率是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mol/(L?min);
(4)D的浓度为0.5mol/L,反应时间为5min,D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C的反应速率是0.1mol/(L?min),根据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x=2,故答案为: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右图表示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C%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a表示有催化剂,而b无催化剂
B.若其他条件相同,a比b的温度高
C.若其他条件相同,a比b的压强大,n=l
D.反应由逆反应方向开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A不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生成物C的含量应该是降低的,即若其他条件相同,a比b的温度高,B正确;如果n=1,则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增大越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C的含量增大,选项C不正确;D不正确,最初C的含量为0,说明从反应物开始建立平衡的,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需要明确的是在分析有关图像时应该注意:一、ν-t 图像或 c-t 图像:1.ν-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二、平衡图像 1.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先拐先平”。在转化率-时间图像或物质的百分含量-时间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代表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配制FeSO4溶液时在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温度控制在450℃有利于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C.增大压强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 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配制FeSO4溶液时在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抑制亚铁离子水解,温度控制在450℃有利于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升温向逆向进行。增大压强向体积缩小的方向进行,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12分)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H=" Q" KJ/mol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 700 | 800 | 85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时间(min) | CO | H2O | CO2 | H2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 2 | c 3 | c 3 |
4 | c 1 | c 2 | c 3 | c 3 |
5 | 0.116 | 0.216 | 0.084 | ? |
6 | 0.096 | 0.266 | 0.104 | ? |
参考答案:(1)>? (2)? c d? (3) 0.08? 40%? (4) d? a
本题解析:(1)由表中数据,随温度的升高,K增大,即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Q>0;
(2)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cd;a错,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无论平衡与否容器内压强不变;b错,对于某一具体的反应来说,反应热为一常数;
(3)①3 min时该反应已达平衡则,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CO(g)+H2O(g)CO2(g)+H2(g)
起始浓度(mol/L) 0.200? 0.300? 0? 0
变化浓度(mol/L)? x? x? x? x
平衡浓度(mol/L)0.2—x? 0.3—x? x? x
85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解得x=0.12;
即可得;H2O (g)的转化率
;
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增加氢气浓度,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增加水蒸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