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8 03:57:37
1、选择题 如图所示,四条直线分别表示钠、镁、铝、铁与足量Cl2反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纵轴)与反应掉的氯气质量(横轴)的关系,其中代表铁与Cl2反应的直线是(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Na、Mg、Al、Fe与足量Cl2反应消耗等质量Cl2时,反应掉金属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a)>m(Fe)>m(Mg)>m(Al),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我国稀土矿资源丰富,品位甚高。提取稀土元素可以向含RE(RE表示稀土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粉状Na2SO4,使稀土元素转入沉淀。有关的反应为(RE)2(SO4)3+Na2SO4+xH2O(RE)2(SO4)3·Na2SO4·x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C.生成的产物在分类上属于复盐
D.RE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该反应的正、逆过程不是同条件,也不同时,不是可逆反应,B不正确;生成物中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一种酸根阴离子,符合复盐的定义,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学化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1);△H=-57.4kJ?mol-1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参考答案:A、因苯酚能与碳酸钠反应,则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正确的离子反应为C6H5O-+CO2+H2O═C6H5OH+HCO3-,故A错误;
B、因△H>0,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石墨的能量低,石墨稳定,故B错误;
C、20.0gNaOH的物质的量为0.5mol,放出28.7kJ的热量,则1mol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57.4kJ的热量,故C正确;
D、因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但碳燃烧的反应热△H<0,则△H1<△H2,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生活常见现象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海水晒盐
C.铁钉生锈
D.石灰岩风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水等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等糖类,为化学变化,错误;B、物理变化,正确;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变为氧化铁,为化学变化,错误;D、石灰岩风化主要指石灰石与二氧化碳、水作用生成碳酸氢钙溶解,为化学变化,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表示14C原子结构示意图
B.表示CCl4分子的比例模型
C.HClO的结构式:H—Cl—O
D.表示1,1,2,2-四溴乙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正确;B、该图表示CH4分子的比例模型,错误;C、HClO的结构式应为H-O-Cl,错误;D、1,1,2,2-四溴乙烷中的4个溴原子分别与碳原子直接相连,错误,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