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8 03:30:21
1、简答题 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上述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参考答案:(1)依据装置分析判断是加热碳酸氢钠固体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2)B中盛的是浓硫酸起到吸收水蒸气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2)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4)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随反应进行变为白色固体碳酸钠,反应生成氧气具有助燃性,蚊香燃烧更剧烈;
故答案为:淡黄色的Na2O2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5)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氧气生成,在二氧化碳环境,蚊香逐渐熄灭;
故答案为: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到170℃时生成乙烯。甲同学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甲同学实验中,圆底烧瓶中液体变黑,尾气夹杂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有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气中可能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于是设计了如下流程装置图用以证明自己的杂质猜想并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加成反应,写出装置内所放化学药品。 已知b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d瓶盛放溴水,而a c瓶盛放的化学药品相同,那么应该是___________ 溶液, 写出有关方程式
①乙烯与溴水反应_____________ ;②该杂质与溴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 。
(3)1928年德国化学家第尔斯和他的学生阿尔德首次发现和记载一种新型反应,他们因此获得195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该反应被命名为第尔斯-阿尔德反应,简称DA反应。该反应是一种环加成反应,凡含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可以和链状或环状含共轭双烯体系发生1,4加成反应,通常生成一个六元环,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很高,是有机化学合成反应中非常重要的碳碳键形成的手段之一,也是现代有机合成里常用的反应之一。乙烯与1,3-丁二烯(共轭双烯体系的代表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DA反应,得到环己烯。请用键线式书写该方程式_____________。写出环己烯的一种链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c.?
(2)SO2; 品红(溶液); ①CH2=CH2 +Br2→CH2BrCH2Br? ;②SO2+Br2 +2H2O==2HBr + H2SO4 (3)方程式“略” ;CH≡CH(CH2)3CH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变化的是
A.把绿豆大的钾投入少量水中
B.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
C.把溴水加入到淀粉KI溶液中
D.氢气和氯气等体积混合后强光照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如右图,将一锌片放入1mol·L—1蓝色Cu(NO3)2溶液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①反应初期锌片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同时液面的上一层Cu(NO3)2溶液开始呈现绿色,并且逐渐向液面下的深处扩散,试管底部有红色固体出现。
②与锌片接触的溶液温度明显升高,反应越来越剧烈,
并在红色固体止方开始出现一层蓝色沉淀,并逐渐增多。
③反应后期溶液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底部又有部分白色沉淀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时,试管底部存在的一些蓝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物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红色固体产生的原因?。
(2)有学生甲认为,反应中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是氢气,支持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3)学生乙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起来,这是一种无色气体,用爆呜法测试不能产生爆呜声 ,则学生甲的假设被推翻。学生乙又对这种无色气体进行 推测,并设计了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法证实了他的推测,写出学生乙推测出的这种气体的分子式?;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是?。
(4)学生丙解释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原因时,认为除温度升高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请问是什么因素??。
(5)起初实验小组同学认为,溶液显绿色可能是Zn(NO3)z溶液的颜色,但学生丁将Zn(NO3)2固体溶于水后却得到无色溶液,他马上回想起该溶液的颜色与浓硝酸和铜片反应后的溶液颜色极为相似,于是他又提出了关于溶液呈绿色的一种新的假设:可能是硝酸铜溶液中溶入了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可能是?,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这种假设正确与否?。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向草酸(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结合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猜想与假设,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探究其原因:
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在②号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0. 1mol.L-1的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现象如表1。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在②号试管中再滴加10滴稀硫酸,然后各加入5 滴0. 1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现象如表2。
实验(3):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等浓度草酸溶液,然后在①、②、③号试管中依次加入10滴、1mL、2mL稀硫酸溶液,各加入5滴0. 1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置于温度为65℃的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如表3。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实验目的是___。
(2)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实验时所用的方法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叫____法;
(3)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
(4)由实验(2)和实验(3)得出的结论是(写三点)____,____,____?
(5)据有关现象写出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H2C2O4+___MnO4-+____H+==____Mn2++____CO2↑+___H2O
参考答案:(1)研究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对照实验法或者控制变量法
(3) 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4)加入少量硫酸,可以促进草酸和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加入大量硫酸,草酸和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速率比较慢;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5)5 ;2; 6 ;2 ;10; 8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