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8 01:30:09
1、选择题 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未出现蓝色晶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进行知识整理时发现如下规律:有些反应随着溶液由浓变稀,可能导致“量变引起质变”,实验室制取氯气就是这样.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不考虑HCl的挥发,则两种方法生成的氯气的量是:方法①______(填“>”、“<”或“=”)方法②.
参考答案: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MnO2不能氧化稀盐酸,
①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146g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HCl)=146g36.5g/mol=0.4mol,根据MnO2与浓HCl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Cl变稀,稀盐酸不能与MnO2反应,MnO2足量时,不能准确计算出氯气的量,故反应①中产生的氯气小于0.1mol;
②87gMnO2的物质的量为:n(MnO2)=mM=87g87g/mol=1mol,用87g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不考虑HCl的挥发,浓盐酸足量时,根据MnO2与浓HCl反应,计算出氯气的量为0.1mol;
所以两种方法生成的氯气的量是:方法①<方法②,
故答案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老师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取氯气,并设计了如图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教学.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
(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______(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
(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利用图所示装置制备Cl2,制得的Cl2通过浓H2SO4(甲中)干燥Cl2,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Cl2与干红布条不反应(乙中),没有次氯酸生成,所以有色布条不褪色;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起漂白作用,所以丙中红色布条褪色;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单质,CCl4萃取碘单质,溶液分层(丁中)下层是I2的CCl4溶液,所以丁中的现象是下层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湿润的红布条褪色;下层CCl4层呈紫红色;分液;
(2)利用针头的橡皮管连接后,分液漏斗与烧瓶内气压相等,有利于液体流下,
故答案为:p1=p2;有利于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顺利流下;
(3)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盐酸、二氯化锰拆成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实验室用N2、H2合成氨气,并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氨气,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用NaNO2饱和溶液和NH4Cl饱和溶液共热制取氮气: NaNO2+NH4Cl=NaCl+NH4NO2;NH4NO2N2↑+2H2O。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用于制取______________
(2)装置E中分液漏斗上方常用导管与园底烧瓶相通,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装置E与装置C直接相连,连接时导管口连接方法为e接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另一接口与其他仪器装置相连接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另一接口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_接______。
(4)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装置F导出的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
(5)装置G内滴有酚酞的试液,用于检验氨气的生成,该装置中导管口能否插入液面以下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看,装置G应装双孔塞,此时另一接口应与________相连为佳。
参考答案:(1)H2(或氢气)
(2)便于液体顺序流下;b
(3)a;d;c;f;g;h
(4)干燥N2、H2;NH3、H2、N2
(5)不能;氨气极易溶于水而发生倒吸
(6)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