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8 01:21:48
1、选择题 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贮存着大量的能量
B.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由石墨制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石墨能量比金刚石能量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贮存着大量的能量 ,常用作燃料,正确;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水,合成糖类,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正确;C、燃料燃烧时不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还转化为光能等,错误;D、由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反应表现为吸热。石墨制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石墨能量比金刚石能量低,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十号”。这标志着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又前进了一大步。发射“神十”时用肼(N2H4)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NO2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
N2(g)+2O2(g)=2NO2(g);△H=+67.7 kJ/mol
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
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2H4(g)+2NO2(g)=3N2(g)+4H2O(l);△H=-1135.7 kJ/mol
B.2N2H4(g)+2NO2(g)=3N2(g)+4H2O(g);△H=-1000.3 kJ/mol
C.N2H4(g)+NO2(g)=3/2N2(g)+2H2O(l);△H=-1135.7 kJ/mol
D.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 kJ/mo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已知:①N2(g)+2O2(g)=2NO2(g) △H=+67.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2N2H4(g)+2NO2(g)=3N2(g)+4H2O(g);故△H=2×(-534kJ/)-67.7kJ/mol="-1135.7" kJ/mol,肼和NO2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g)+2NO2(g)=3N2(g)+4H2O(g) △H="-1135.7" kJ/mol,A、水的状态应为气态,不是液态,故A错误;B、反应热为△H="-1135.7" kJ/mol,不是△H="-1000.3" kJ/mol,故B错误;C、1molN2H4(g)反应,水的状态应为气态,不是液态,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肼和NO2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g)+2NO2(g)=3N2(g)+4H2O(g) △H="-1135.7" kJ/mol,故D正确;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A.“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NO2等引起的
B.“酸雨”主要是由氮的氧化物、SO2等引起的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D.“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红色的微生物过量引起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发生复杂的变化造成的;
B、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
C、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所引起的.
解答:A、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NO2等引起的,能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故A正确;
B、酸雨能直接破坏农作物、土壤、建筑物等,酸雨是由氮的氧化物、SO2等引起的,故B正确;
C、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水体中含有N、P等元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引起“赤潮”“水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环境污染物,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反应的ΔH=+100 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 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 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 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 kJ·mol-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和,由图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E1>100 kJ·mol-1,A、C错;逆反应的活化能E2不确定,B错;正反应的活化能和逆反应的活化能差值即为反应热ΔH="+100" kJ·mol-1,D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X、Y、Z是三种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其变化符合下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2Z(g)△H=-(E2-E1)
B.若图Ⅲ中甲表示压强,乙表示Z的含量,则其变化符合图Ⅲ中曲线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533.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Y的转化率降低
D.图Ⅱ中曲线b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曲线a是没有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参考答案:A.图Ⅰ中X、Y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减小,应是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增大,应是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比值为(0.5-0.3):(0.7-0.1):(0.4-0)=1:3:2,根据浓度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方程式应为X(g)+3Y(g)
2Z(g),由图Ⅱ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
反应热为△H=-(E2-E1)kJ/mol,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
2Z(g)△H=-(E2-E1)kJ/mol,反应热的单位为kJ/mol,故A错误;
B.压强增大,平衡右移,Z的含量应增大,故B错误;
C.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左移,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Y的转化率降低,故C正确;
D.图Ⅱ也可能为加入不同的催化剂,b的催化效果较好,或是曲线b是加入催化剂,曲线a是没有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