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8 00:14:53
1、选择题 对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图①可推知反应A2(g)+3B2(g)?2AB3(g)的△H>0
B.图②可表示压强(P)对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
C.图③中由A点到B点可采取的措施是向溶液中加入CH3COONa溶液
D.根据图④,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CuCO3调节pH至3~5
参考答案:A、根据图①可知,交点之前,反应未达平衡,交点时处于平衡状态,交点后增大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比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由图②可知,p2到达平衡时间短,说明压强p2>p1,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图象p2应表示使用催化剂,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由A到B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呈中性,加入CH3COONa溶液,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溶液呈碱性,应为升高温度,故C错误;
D、由图可知,Fe3+在pH=3左右沉淀完全,此时铜离子不沉淀,pH=5时Cu2+,故可以加入适量CuCO3,调节pH值至3~5,除去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17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的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1)常温下可用于检测CO,反应原理为:
。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
,并通人1molCO,CO2的体积分数
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0~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②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若开始加入CO(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代号)。
a.生成I2的质量为原来的2倍
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c.达到平衡的时间为原来的2倍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反应达a点时,欲增大容器中的体积分数
,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
(2)以为催化剂,可以将
的混合气体直接转化为乙酸。
①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则______________。
②在25℃下,将pH=a的氢氧化钠溶液与pH=b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若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________14(填“>”、“<”或“=”);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K=___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利用反应可以处理汽车尾气,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用熔融Na2O作电解质,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0.8mol/(L·min)?②ab?③降低温度
(2)①2?②>?
(3)2NO2+8e-=N2+4O2-
本题解析:(1)①因为所给反应为气体体积前后不变的反应,0.5min时CO2的体积分数为0.80,即CO2的物质的量为0.8mol,故CO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也是0.8mol,0~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0.8mol/(L·min)。②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若开始加入CO(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生成I2的质量为原来的2倍,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是原来的2倍、总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故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密度是原来的2倍,浓度增大导致反应速率增大、达平衡的时间减少,故ab正确。③反应达a点时,欲增大容器中
的体积分数
,即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可降低温度。
(2)①由题意COx+CH4→CH3COOH,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则根据元素守恒,x=2;②pH=a的氢氧化钠溶液与pH=b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若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说明c(CH3COOH)=c(NaOH)=10-(14-a)mol/L,醋酸pH=b,所以醋酸中氢离子浓度为10-bmol/L,醋酸为弱酸,电离程度小于1,即10-b/10-(14-a)<1,a+b>14;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K=;
(3)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可知NO2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氮气,故电极反应为:2NO2+8e-=N2+4O2-。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四个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金属质量/g | 金属状态 | c(H2SO4) /mol·L-1 | V(H2SO4) /mL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2 | 0.10 | 块状 | 0.8 | 50 | 20 | 35 | 200 |
3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4 | 0.10 | 块状 | 1.0 | 50 | 20 | 35 | 125 |
参考答案:(7分)(1)硫酸的浓度,实验2、4
(2)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实验2、3 ;表面积越大
(3)可能是硫酸过量,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2分)
本题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
固体颗粒的大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颗粒越小,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固体颗粒越小,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慢;反应物的浓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反应物的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反应物的温度,反应速率降低。
(1)观察实验1和3,金属的质量和金属的状态,溶液的温度均是相同的,但稀硫酸的浓度不同,可知稀硫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能表明这种影响因素的实验还有实验2和4。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实验2和3中,金属的质量、溶液的温度和稀硫酸的浓度均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金属的表面积,所以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相近,这说明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这表面硫酸可能过量,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T1℃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 | H2O | CO 0 1.00 1.50 t1 0.40 t2 0.90 |
参考答案:(1)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v(H2O)=1.00mol-0.40mol2Lt1=0.3t1mol/(L?min),故答案为:0.3t1mol/(L?min);
(2)由以上数据可知,t2时n(CO)=0.9mol,转化CO的物质的量为0.6mol,转化的CO为0.6mol,转化的H2也为0.6mol,t2时n(H2)=0.4mol,与t1时相同,说明t1时达到达到平衡状态,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则生成的n(CO2)=0.6mol,故答案为:0.6mol;
(3)在t2时向容器中再通人0.50molCO,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2O的物质的量减小,H2O的分数减小,转化的CO与加入的CO相比,转化的少,加入的多,则CO的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减小;
(4)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
?CO(g)+H2O(g)
CO2(g)+H2(g)
起始:1.5mol? 1.0mol?0? 0?
转化:0.6mol? 0.6mol? 0.6mol? 0.6mol
平衡:0.9mol? 0.4mol? 0.6mol? 0.6mol?
达到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为0.60.9+0.4+0.6+0.6×100%=24%,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amolCO和bmolH2O(g),达到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为24%,
说明二者平衡状态相同,方程式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反应前后相等,如达到平衡状态,则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即可,
即:a:b=3:2或 b:a=2:3,
故答案为:a:b=3:2或 b:a=2:3;
(5)t1时达到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为:k=0.3mol/L×0.3mol/L0.45mol/L×0.2mol/L=1,
温度升至T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64,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则正反应放热,即△H<0,
故答案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