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4 01:57:13
1、填空题 (1)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可以求出纯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mol?L-
(2)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0.25,则标况下,空气中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______mol?L-1.
(3)将一定量的MgCl2?溶于90g?水中,是每100个水分子中就有1个Cl-,这一定量的Mg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参考答案:(1)令水的体积为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水的物质的量为1000g18g/mol=55.5mol,故纯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5.5mol1L=55.5mol/L;
故答案为:55.5;
(2)令空气的体积为1L,氧气的体积为1L×0.25=0.25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5L22.4L/mol=0.011mol,故空气中氧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1mol1L=0.011mol/L;
故答案为:0.011;
(3)90g水的物质的量为90g18g/mol=5mol,所以n(Cl-)=5mol100=0.05mol,根据氯离子守恒可知n(MgCl2)=12n(Cl-)=12×0.05mol=0.025mol;
故答案为:0.02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1)下列配制100mL?0.100mol?L-1的碳酸钠溶液的操作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置于小烧杯内,用少量水将其溶解
②待溶液冷至室温后,将其完全转移到容量瓶内,摇匀
③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并用精密天平准确称取
④加水至容量瓶内,使凹液面最低点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盖上塞子摇匀
⑤检查容量瓶是否渗漏
若量取20.00mL该碳酸钠溶液,应选用的量器是______.
(2)根据现有中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检验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用到的试剂是盐酸和硫氰化钾溶液
B.用冰醋酸、蒸馏水和容量瓶等仪器配制pH为1的醋酸稀溶液
C.中和滴定时,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即加入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D.实验室用洁净的试管做银镜反应时不能将试管直接放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E.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参考答案:(1)因配制步骤有:检漏、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则操作顺序为⑤③①②④,因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滴定管、移液管的精确度为0.01ml,所以量取20.00mL该碳酸钠溶液,应选用的量器是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故答案为:⑤③①②④;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2)A.因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铁离子,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故A正确;
B.因冰醋酸是弱酸,只能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配制pH为1的醋酸稀溶液,故B错误;
C.根据中和滴定时,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然后加入标准盐酸溶液润洗,若直接加入标准盐酸溶液,会使盐酸溶液浓度降低,造成误差,故C错误;
D.实验室用洁净的试管做银镜反应时不能将试管直接放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需水浴加热,故D正确;
E.虽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但酒精易溶于水,所以不能萃取出碘,故E错误;
故选: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与3.2 g S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02的质量为 ( )
A .3.2 g
B.4.6 g
C.6.4 g
D.2.3 g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3.2gSO2的物质的量是3.2g÷64g/mol=0.05mol,则含有生物氧原子是0.05mol×2=0.1mol,则N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2=0.05mol,其质量是0.05mol×46g/mol=2.3g,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难度不大,试题注重基础和能力的双向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分子和组成分子的原子的关系,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10分)按要求填空:
(1)以下物质:①NH3?②CaCO3?③酒精?④饱和食盐水?⑤Cu?⑥KOH?⑦HCl属于电解质的有??(填编号);
(2)14.7gH2SO4分子所含氢原子数与 ??L (标准状况下)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3)固体NaCl(I2)(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为?。
(4)要除去某食盐晶体中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有以下操作:
A.蒸发结晶
B.过滤
C.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D.加水溶解 E、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 F、加入过量稀盐酸 G、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 H、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I、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E →??→ C → ??→ ??→ A
参考答案:(1)②⑥⑦?(2)2.24?(3)加热或升华?
(4)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D → E →? I ?→ C → ?B??→ ?F??→ A
(前3小题各2分,第4小题每空1分共4分)
本题解析:(1)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此可知,氨气、酒精是非电解质,碳酸钙、氢氧化钾和氯化氢是电解质,饱和食盐水是混合物,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选②⑥⑦。
(2)14.7g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14.7g÷98g/mol=0.15mol,其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15mol×2=0.30mol。由于与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则氨气分子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也是0.3mol,因此氨气的物质的量=0.30mol÷3=0.1mol,因此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0.1mol×22.4L/mol=2.24L。
(3)单质碘易升华,因此除去氯化钠中单质碘的实验方法是加热升华。
(4)Ca2+用碳酸钠除去,Mg2+用氢氧化钠除去,SO42-用氯化钡除去,最后加入盐酸酸化。但用于过量的氯化钡要用碳酸钠来除,所以碳酸钠必需放在氯化钡的后面,而氢氧化钠可以随意调整,因此正确的顺序是D → E →? I?→ C →? B?→? F?→ A。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向用盐酸酸化的MgCl2、FeCl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aq),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aq)的体积关系如图。原混合溶液中MgCl2与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向用盐酸酸化的MgCl2、FeCl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即为图象中0-amL,沉淀的质量为0g;FeCl3只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存在,当酸性减弱时,会转化为Fe(OH)3沉淀,从amL开始,bmL时沉淀完全.bmL时,溶液仍然呈酸性,到cmL时,才开始产生Mg(OH)2沉淀,令氢氧化钠浓度为xmol/L,Fe3+完全沉淀消耗氢氧化钠为(b-a)mL,结合Fe3++3OH-═Fe(OH)3↓可知,溶液中n(Fe3+)=×(b-a)×10-3Lxmol/L,
Mg2+完全沉淀消耗氢氧化钠为(d-c)mL,结合Mg2++2OH-═Mg(OH)2↓可知,溶液中n(Mg2+)=×(d-c)×10-3Lxmol/L,故原混合溶液中n(MgCl2):n(FeCl3)=
×(d-c)×10-3Lxmol/L:
×(b-a)×10-3Lxmol/L=3(d-c):2(b-a),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