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4 00:09:22
1、填空题 [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丙三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部分。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 ℃);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简述两套方案各自的优点: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两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例如甲①,乙②)
(3)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_________。理由______。
(4)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5)装置中,若撤去第①部分,其它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甲: ①中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控制反应的进行;
②中用热水浴加热,可形成较平稳的乙醇气流,使反应更充分;
②中的斜、长导管起到冷凝回流乙醇蒸汽的作用?(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2分)
乙:①与③中的干燥管可防止溶液中的水与无水硫酸铜反应,避免干扰生成物的验证
(2分)
(2)乙①;甲②;乙③?(3分)
(3)温度计(2分);控制水浴温度在78 ℃或略高于78 ℃,使乙醇蒸汽平稳流出,减少挥发,提高反应效率 (2分)
(4)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d处生成红色沉淀 (2分)
(5)?(2分)
本题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两套试验装置的比较可以获得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苯和汽油互溶,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常见有机物的溶解性和密度,然后灵活运用即可,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图1和图2是A、B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已知A、B两种物质都是烃类,都含有6个氢原子。请根据图1和图2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选择出可能属于图1和图2的两种物质是?
图1? 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2? B的核磁共振氢谱
A.A是C3H6;B是C6H6?B.A是C3H6;B是C2H6
C.A是C2H6;B是C6H6?D.A是C2H6 ;B是C3H6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前一图读出A物质只有一种环境的氢,A、B选项中的C3H6如是烯烃时应有三个峰,如是环丙烷时,应是一个峰,但峰值没有这么高,不符合;从后图读出,B物质有三种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1:2:3,C选项中的C6H6不符合,D中C3H6为丙稀时符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要证明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可进行如下操作,其中顺序正确的是(?)
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入HNO3酸化
A.②③⑤①
B.④③⑤①
C.④①⑤
D.②③①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氯乙烷中氯元素是以Cl原子的形式存在的。所以要证明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首先利用在加热条件下卤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产生Cl-,然后用硝酸酸化,再加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含有Cl元素。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⑤①。选项为A。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4分)某烃在一定条件下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6,0.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将生成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0.8克,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2克,通过计算确定: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2)该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种。
参考答案:C5H12? 3
本题解析:烃在一定条件下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6,所以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浓硫酸增重10.8克,则生成物水是10.8g,物质的量是0.6mol。碱石灰增重22克,所以CO2是22g,物质的量是0.5mol,则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是5︰12,所以化学式为C5H12,有3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