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22:20:00
1、实验题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氯化铵和消石灰;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碱石灰;干燥氨气
(3)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紫红色;2NH3+3CuO
N2+3Cu+3H2O
(4)试管内出现无色液体;氨水;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呈蓝色,用无水硫酸铜粉未检验,粉末变蓝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只用一种试剂(可加热)就能鉴别出NH4Cl、Na2SO4、(NH4)2CO3、三种溶液,应选用( )
A.BaCl2
B.HCl
C.NaOH
D.Ba(OH)2
参考答案:A、BaCl2溶液与(NH4)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盐酸只与(NH4)2CO3反应生成气体,与另两种物质不反应,则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与(NH4)2CO3、NH4Cl溶液反应均生成气体,则无法鉴别,故C错误;
D、Ba(OH)2溶液与NH4Cl反应有气体生成,与Na2SO4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与(NH4)2CO3反应即生成沉淀又有气体,现象不同,可以区别,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2分)实验室需要500ml 0.4m
ol·L-1的NaOH溶液,配制时:
(1)称量NaOH固体时,固体应放在__________?中置于天平的左盘称量。
(2)配制过程中,下列仪器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的是?。
(3)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和(2)中列出的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A.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又吸出少量水至刻度线
B.忘记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C.容量瓶洗涤后内壁有水珠而未作干燥处理
D.溶液未冷却即转入容量瓶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参考答案:(12分,每空3分) (1)?小烧杯?(2) A? C
(3)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每个1分)?(4))D E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为“Mg—Cu硫酸原电池电解CuCl2溶液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装置如下图所示(C1、C2均为碳棒),按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铜片上的现象是?,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1极的名称为?,C2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下列关于该装置中电子流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镁电极经导线流向C1极
B.从C1极经导线流向镁电极
C.从铜电极经导线流向C2极
D.从C2极经导线流向铜电极
(4)原电池中稀硫酸的体积为20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1,当电解池中某碳棒上产生3.36 L(标准状况)气体时,求:
①?有 ? 个电子通过了电线(NA=6.02×1023)?。
②?此时原电池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参考答案:(12分)有气泡生成,(1分)? 2H++2e=H2↑(2分)
(2)阴极?(1分)? 2Cl--2e-=Cl2↑(2分)
(3)A D(2分)?(4)? 1.806×1023?(2分)?1.5(2分)
本题解析:(1)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镁比铜活泼,所以镁是负极,失去电子,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方程式为2H++2e=H2↑。
(2)C1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以是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放电。C2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是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方程式为2Cl--2e-=Cl2↑。
(3)电解池中,电子经导线从阳极流向外加电源的正极,然后从原电池的负极经导线传递到电解池的阴极,所以答案选AD。
(4)①电解池中产生的气体是氯气,物质的量是3.36L÷22.4L/mol=0.15mol,所以转移电子是0.15mol×2=0.3mol,电子数是0.3mol×6.02×1023/mol=1.806×1023个。
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生成氢气是0.15mol,所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L×1.5mol/L×2-0.15mol×2=0.3mol,所以氢离子浓度是0.3mol÷0.2L=1.5mol/L。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I.下图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⑵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
II.上述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为克服上述缺点,某课外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
钙固体;③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
橡皮塞;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如图);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⑥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向试管内
推入氧气(或空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⑷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
⑸实验④的实验目的是??。
⑹实验⑥中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I.⑴ 3Cu+8H++2NO3-=3Cu2++2NO↑+4H2O?(2)
⑵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1分);有无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上方变为红棕色(1分),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1分)。
⑶除去产生的NOx,防止污染空气?(2)
II.⑷ 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而影响实验效果?(2)
⑸因NO的密度小于CO2,只有导管插入到液面,才能使密度小的NO聚集于试管内?(3分)
⑹确认反应产生并收集了NO气体?(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