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21:48:32
1、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为使层析实验达到较好分离效果,所配试样浓度应较大,点样时试样斑点较小
B.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滴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后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C.分光光度计可通过测定反应物浓度变化,从而确定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
D.抽滤完毕后,需停止抽滤时,一定要先拔下抽气泵与吸滤瓶相连的橡皮管,再关闭水龙头,然后取漏斗滤纸上的沉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纸上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为使层析实验达到较好分离效果,所配试样浓度应较大,点样时试样斑点较小.正确。B.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滴加NaOH溶液中和催化剂硫酸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后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水解,但水解程度不能确定。错误。C.分光光度计的用途是一检定物质;二与标准物及标准图谱对照;三 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吸收系数的一致性;四 纯度检验;五 推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六.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等。也可可通过测定反应物浓度变化,从而确定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正确。D. 抽滤就是减压过滤。抽滤完毕后,需停止抽滤时,先拔下抽气泵与吸滤瓶相连的橡皮管再关闭水龙头,然后取漏斗滤纸上的沉淀。符合抽滤操作过程的要求。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进行蒸发结晶操作时,应将溶液蒸干
D.进行称量操作时,应将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A正确;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正确;进行蒸发结晶操作时,不能将溶液蒸干,应该是有大量的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让余热把水分蒸干,故C的操作是错误的,为本题的正确答案;进行称量操作时,应将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该题的明天形式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比较容易。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 下列实验操作,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做银镜反应的试管先用NaOH溶液洗涤,倒掉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B.皮肤上若沾有少量的苯酚用酒精洗
C.做银镜反应后的试管一般采用浓盐酸洗涤
D.制乙烯的实验温度计应伸入液面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银镜反应中产生的银不能溶解在浓盐酸液中,应该用硝酸洗涤,C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规范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用通过灼热氧化铜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许碳酸钠杂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浓NaOH溶液清洗
B.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常用分液法
C.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最后可得到氯化铝晶体
D.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后,再加入待测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中手上沾了苯酚,应用乙醇洗涤,不能用腐蚀性很强的浓NaOH溶液清洗;B项中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离;C项中将氯化铝溶液蒸干,得到的是Al(OH)3;D项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使测量值偏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