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21:18:43
1、填空题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1)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ClO2方法。
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其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和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SO42-,其原因是___________【已知:Ksp(BaSO4)= 1.1 ×10-10 Ksp(BaCO3)= 5.1 ×10-9】
②该法工艺原理如右。其过程是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
工艺中可以利用的单质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器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纤维素还原法制ClO2是一种新方法,其原理是: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D与NaClO3反应生成ClO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24NaClO3+12H2SO4=□ClO2↑+□CO2↑+18H2O+□_________
(3)ClO2和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CN-氧化为无毒的物质,自身被还原为Cl-。处理含CN-相同量得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_______倍
参考答案:
(1)①BaCl2
BaSO4和BaCO3的Ksp相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CO32-时,BaSO4(s)会部分转化为BaCO3(s)(或其它合理答案)
②H2、Cl2
2NaClO3 + 4HCl ?2ClO2↑ + Cl2↑ + 2NaCl + 2H2O
(2)1C6H12O6+ 24 NaClO3 + 12H2SO424 ClO2↑ + 6 CO2↑ + 18H2O + 12 Na2SO4
(3)2.5
本题解析:
(1)①在除杂的过程中每步加入的试剂必须是过量的,使离子除尽;过量的离子在下一步中必须出去,故先加入BaCl2,除去硫酸根,过量的钡离子,加入Na2CO3除去。根据提供的Ksp数据,在后面加入碳酸钠时,发生BaSO4(s)+ CO32- (aq)= BaCO3(s)+SO42- (aq)。②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H2、Cl2和NaOH;故可以利用的单质为H2、Cl2,合成HCl。根据流程图可知加入物质为NaClO3和HCl,生成ClO2;可以写出方程式,并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到。
(2)纤维素为多糖,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C6H12O6),具有还原性,可将NaClO3还原得到ClO2。Cl从+5到+4价,降低1价,葡萄糖(C6H12O6)C均价为0,到+4价,升高4价,然后配平得到。
(3)每摩尔Cl2得到2mol电子,而没摩尔ClO2得到5mol电子,故为2.5倍。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工艺流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配平及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除杂)等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8分) 实验室里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1)在该反应中,如有1 mol Cl2生成,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2)在制取Cl2时为防止其污染环境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写出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报纸报道了多起卫生间清洗时,因混合使用“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发生氯气中毒的事件。试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分析,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1)2 ;2? (2分)?(2)Cl2+2OH- =Cl-+ClO-+H2O (3分)
(3)Cl-+ClO-+2H+=Cl2↑+H2O? (3分)
本题解析:(1)根据反应式可判断每生成1mol氯气,被氧化的氯化氢是2mol,氯原子的化合价从-价升高到0价,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
(2)氯气有毒,需要用氢氧化钠吸收,反应式为Cl2+2OH- =Cl-+ClO-+H2O。
(3)处理设备具有氧化性,能把氯化氢氧化生成氯气,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 | a | b | c | d |
I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II | 碱石灰 | 硅胶 | 浓硫酸 | 无水氯化钙 |
III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参考答案:(1)MnO2+4H++2Cl?Mn2++Cl2↑+ 2H2O(2分);
除去Cl2中的HCl(1分);?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2分);
(2)d(2分);
(3)黄(1分);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2分)?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2分);
(4)2OH—+Cl2=Cl—+ClO—+H2O(2分)
本题解析:(1)由化学方程式改写可得离子方程式;饱和食盐水可吸收HCl,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若装置C堵塞,B中压强增大,长颈漏斗中液面会上升,形成水柱。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可用湿润的有色布条,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
(3)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发生反应Cl2+2NaBr=Br2+2NaCl,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溴使氧化产物,故氧化性Br2<Cl2。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4)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H2O,改写可得离子方程式。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氟气通过NaOH溶液形成氟化钠,同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X,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4%,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气体是HF
B.X气体是OF2
C.氟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NaOH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及氟元素无正价的知识,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2+NaOH====NaF+OF2+HF,OF2为氟化物,因此O为+2价,F为-1价,F2为氧化剂,NaOH为还原剂。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已知Cl2和碱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不同。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3Cl2+6KOHKClO3+5KCl+3H2O )
图中:A为氯气发生装置;B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C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D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圆底烧瓶里加入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通过?(填仪器名称)向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需要向烧瓶中加碎瓷片吗??(选填:“需要”、“不需要”)。
(2)反应结束后,烧瓶里的溶液?。
A一定显酸性;B可能显酸性,也可能为中性;C只有氧化性;D只有还原性;E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反应完毕,B试管中有少量晶体析出,经冷却后,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编号字母);从B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4)该小组同学发现制得的氯酸钾产量偏低,可能的一种原因是Cl2中含有HCl气体。对此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的方法进行避免。方法是?。
(5)实验中可观察到D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由紫色先变为_________色,最终变为________色。
(6)C装置中反应完毕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在装置图方框中画出缺少的实验装置,并注明试剂。
参考答案:分液漏斗(1分);MnO2+4H++2Cl-Mn2++Cl2↑+2H2O(2分)(化学式错误、未配平无分。掉、错反应条件;掉、错关键箭头;等号用成箭头或可逆符号;合计扣1分。此标准下同)。不需要(1分)(所有选填,必须遵守试题说法,否则不给分,例如本空填“不”不给分。此标准下同)
(2)AE(2分)(全对得2分,对而不全得1分,其余不得分)
(3)M(1分);漏斗(或普通漏斗、三角漏斗)、玻璃棒(不能写为玻棒)、烧杯(或小烧杯)(1分)?(全对才能得1分)
(4)在A、B装置之间加一个盛饱和食盐水的试管(或洗气瓶、试剂瓶)(2分)(位置1分、试剂1分。独立采分。某点错,不影响另一点得分。位置:A后或B前不得分。试剂:饱和必须有,NaCl可以是其它溶解度较大的盐酸盐。)
(5)红(1分);无(1分) (6)C中试管上部空间充满黄绿色气体(1分,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7)①试剂为强碱溶液(浓度不作要求)(1分)。②导管要通入液面至少1/3,太浅不可 ③ 是一个敞口体系。(1分)(①和②③分开采分,彼此不牵连。②③错一条,则第2分不给。)
本题解析:(1)向烧瓶中加热浓盐酸,需要借助于分液漏斗。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由于在反应中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以固体的形式存在,因此反应中不需要再加热碎瓷片。
(2)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浓盐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二氧化锰不能氧化稀盐酸,所以反应结束后盐酸一定剩余,溶液显酸性。同时反应中还生成氯化锰具有还原性。而溶液中的氢离子还具有氧化性,所以答案选AE。
(3)冷却后有大量晶体析出,这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符合条件的曲线是M。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的操作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4)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要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通入到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中,即正确做法是在A、B装置之间加一个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5)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与次氯酸。溶液显酸性,则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又因为次氯酸还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因此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6)在冰水浴中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很慢,且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C装置中反应完毕的现象是C中试管上部空间充满黄绿色气体。
(7)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实验装置图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