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21:14:11
1、实验题 下面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实验装置图(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作干燥氨气的装置有________(填字母)。
(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填字母)。
(3)在氯气和铁反应的实验中,能添加在制氯气和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填字母)。
(4)能用于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装置有________(填字母)。
(5)若用C装置作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来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②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E
(2)AB
(3)A
(4)A
(5)防止倒吸
(6)①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或反应完成的先后或试管壁的冷热程度) ②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将FeCl3改为Fe2(SO4)3
本题解析:(1)干燥氨气可选用碱石灰固体,上述能用作盛放固体干燥剂来干燥氨气的装置有D、E。
(2)收集氯气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又能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一氧化氮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但可用排水法,A、B装置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
(3)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可用A装置(盛有饱和食盐水)。
(4)乙烯气体通入溴水中制二溴乙烷,可用A装置(盛有溴水)。
(5)用C装置做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6)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看反应速率的快慢,可通过观察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或反应完成的先后或试管壁的冷热程度等现象来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②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还可将FeCl3改为Fe2(SO4)3进行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现有四种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要制备硝基苯,应选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用18mol/L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 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 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 溶解?
④ 转移、洗涤?⑤ 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mL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
?。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 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C. 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D. 定容时俯视溶液的液凹面?
参考答案:(1)16.7 (3分)? B (1分)
(2)先向烧杯加入30ml 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3分)
(3)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出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液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3分)
(4)A. 偏小? B. 无影响? C. 偏小? D. 偏大?(各1分,共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A答案错误,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A、B、C所示:(1)实验室可以用B和C装置制取氨气,如果用C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检查C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操作方法是?
?。
(2)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①密度?②颜色?③溶解性?④热稳定性?⑤与氧气反应
(3)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X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
①CO2?②NO?③Cl2?④H2
参考答案:(1)浓氨水、CaO固体(NaOH固体或碱石灰);将导管与一导管连接,其末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手(或热毛巾)捂住烧瓶,若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移开手(或热毛巾),若水中的导管产生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②④;(3)③。
本题解析:(1)利用装置C的特点,不需要加热来制取氨气,则可选用浓氨水、CaO固体(NaOH固体或碱石灰);装置C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为:将导管与一导管连接,其末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手(或热毛巾)捂住烧瓶,若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移开手(或热毛巾),若水中的导管产生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气体收集时,要依据气体的密度的大小(如H2、Cl2)、是否溶解于水(如H2、HCl)、是否与氧气反应(若NO)等来选择判断收集方法;(3)利用装置A制取的气体需要加热,利用装置D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的大的,则依据这两个条件,提起③Cl2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