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5 23:01:21
1、选择题 将足量NH3通入HNO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NH3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先后发生下面的离子反应:
NH3+H+=NH4+? 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OH-+2H2O
可见图像A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熟悉实验仪器,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实验室中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贴有如图所示标签
B.用50mL量筒量取5.6mL浓硫酸
C.中和滴定实验时,锥形瓶洗涤干净并用标准液润洗后,方可注入待测液
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E.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4.8
(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省略)。
①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B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③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HCl,兼起安全瓶的作用,当仪器a中液面不
断上升时,说明?,此时应停止实验。
④实验中观察到?,说明干燥氯气无漂白性。
参考答案:(1)AD;(3分,少一项或多一项扣2分,本题不得负分)
(2)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分,写出其他方程式只要合理也得分)
②长颈漏斗;(1分)
③后续装置(如C)发生堵塞;(2分)
④Ⅰ处有色布条褪色,Ⅱ处干燥布条不褪色。(2分)
本题解析:(1)实验室中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贴有如图所示标签,故A正确;用10mL量筒量取5.6mL浓硫酸,故B错误;中和滴定实验时,锥形瓶洗涤干净无需用标准液润洗,方可注入待测液,故C错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有机层在下层,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故D正确;用广泛pH试纸测得的数值为整数,故D错误;广泛试纸测得某溶液的应为整数,故E错误;所以选:AD;
(2)①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②B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③仪器a中液面不断上升时,说明瓶内压强增大,说明后续装置发生堵塞;
④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干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除去水后,干燥布条不褪色。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根据氯元素在下列物质中的化合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l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B.Cl-具有还原性
C.只具有氧化性
D.ClO-只具有氧化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Cl元素的化合价有-1,0,+1,+3,+5,+7六种。ClO-中Cl为+1价,是中间价态,故也有还原性。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100g CaCO3与30g SiO2的混合物加强热,使之充分反应。请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标准状况)?
参考答案:22.4 L
本题解析:方法1(常规法):二者混合加强热发生的反应为:CaCO3 + SiO2CaSiO3 + CO2↑,特别要注意的是:30g SiO2完全反应只消耗50g CaCO3,剩余的 CaCO3还要单独分解,又生成一部分CO2。
解:CaCO3+ SiO2CaSiO3+ CO2↑
100 g? 60 g? 22.4 L
50 g? 30 g? 11.2 L
在第一步反应中,生成CO2 11.2 L,剩余CaCO3100 g-50 g=50 g
CaCO3CaO +CO2↑
100 g? 22.4 L
50 g? 11.2 L
在第二步反应中,又生成CO2 11.2 L。因此,得到气体的体积共为22.4 L。
方法2(思维转换):不妨把思维转换一下,认为在高温下CaCO3先分解,然后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再与SiO2反应:CaCO3CaO + CO2↑;SiO2+CaO
CaSiO3。根据第一步反应容易计算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22.4 L。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进行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先将钠预热,在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并通入氯气即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钠着火剧烈燃烧产生淡黄色的火焰
B.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
C.棉球①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产生污染
D.棉球②变蓝色则证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
参考答案:A.钠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A正确;
B.氯气性质活泼,易与活泼金属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Cl,反应时有大量白烟,故B正确;
C.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氯气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故C正确;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棉球②变蓝色则证明氯气未被碱液完全吸收,不变蓝证明吸收完全,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