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氯及其化合物》练习题(二)

时间:2019-05-30 03:18: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S、Si、N、Cl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
B.NO、NO2是大气污染物,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C.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D.Fe与S化合生成Fe2S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高纯硅是制造半导体、晶体管的主要材料,并非SiO2,不正确
B:NO可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O2,不正确
C:正确
D:硫的氧化性较差,Fe与S化合生成FeS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
A.
91考试网
B.
91考试网
C.
91考试网
D.
91考试网


参考答案:A、氨气极易溶于水且与盐酸反应,可充满试管,A是氨气,故A不选;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溶于水,所以试管中仍存在气体,B是二氧化氮,故B不选;
C、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但微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Cl2,故C选;
D、O2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D是O2,故D不选.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3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单质甲??化合物A
?化合物B?化合物B
化合物A和化合物C?单质乙和化合物C
据此判断:
(1)在A、B、C这3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用A、B、C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3)单质乙的分子式可能是??,则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


参考答案:(1)A、B
(2)非金属,因为A+B→乙+ 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所以乙是非金属。
(3)S、H2S(或N2、NH3)


本题解析:本题初看起来,题设条件及框图并未给出明的线索,关键在于恰当动用逻辑推理。对于设问(1)化合物A是由甲、乙两种单质化合而成,则化合物A中一定含乙元素;再看左边纵行,单质甲与化合物B反应可生成A(舍乙元素)和C两种化合物,单质甲只含甲元素,则A中的乙元素只能来自化合物B,至于化合物C由题设条件无法判断。因此必定含乙元素的应该是A、B两种化合物。
至于设问(2),则需由框图的右侧纵行推理由化合物A与B(都舍乙元素)反应生成单质乙和化合物C,在单质乙中乙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因此在A、B两种化合物中的乙元素必定分别是正、负两种化合价,因此乙元素必定是非金属元素。这是本题的关键性突破,也是难点。
最后看设问(3),在中学涉及的主要非金属氢、氧、碳、氮、硫、磷、氯中,在其二元化合物中分别呈正、负两种价态以硫、氮为常见。
本题考查了对图表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正向、逆向思维、抽象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也考查了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认识水平,将化合价的基本概念与具体反应判断相结合,从而从高层次上考查了将化学知识按内在的联系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的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10分)(1)用氨、空气、水为原料制取硝酸铵,如果制取160 t硝酸铵至少需要多少吨氨?
(2)若用NH3制取NO转化率为96%,NO转化为硝酸的利用率为92%,问用于制取HNO3的氨占全部氨的物质的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1)68 t
(2)53%


本题解析:工业上用氨制NH4NO3的过程是:将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合成HNO3,另一部分用于与生成的硝酸反应合成NH4NO3。如下图:

(1)NH4NO3中氮元素均来源于NH3,根据守恒原理可知,与HNO3反应的氨气量与用于合成硝酸的氨气量相等,所以有如下关系式:
NH4NO3?—? 2NH3?(即1 mol NH4NO3至少需2 mol NH3)
80? 34
160?x? 80∶160=34∶x
x="68" t
(2)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若每一步都100%转化,两部分氨应各占一半。但由于制HNO3的NH3未完全转化,总的转化率相当于96%×92%,所以NH3的用量肯定大于50%。设用于制HNO3的氨为1 mol

即:共用NH31.88 mol
用于制HNO3的NH3应占:×100%=53%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当不慎有大量Cl2逸出污染周围空气时,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适宜采用的是(  )
A.NaOH
B.NaCl
C.HCl
D.Na2CO3


参考答案:A、NaOH虽能与氯气反应,达到吸收氯气的效果,但NaOH的腐蚀性强,不能用浸有浓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故A错误;
B、NaCl不与氯气反应,且NaCl溶液抑制氯气的溶解,则不能用浸有NaCl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来防止吸入氯气中毒,故B错误;
C、盐酸是酸性物质,和氯气不会发生反应,不能吸收氯气,故C错误;
D、Na2CO3溶液显碱性,能与氯气反应而防止吸入氯气中毒,则可以用浸有Na2CO3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