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4 22:48:36
1、选择题  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 试剂B | 湿润的 试纸A  | 现象 | 结论 | 
| A | 碘水 | 淀粉试纸 | 变蓝 | 碘具有氧化性 | 
| B | 浓氨水,生石灰 | 蓝色石蕊试纸 | 变红 | 氨气为碱性气体 | 
| C | Na2SO3,硫酸 | 品红试纸 | 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 D | Cu,浓硝酸 | KI-淀粉 试纸  | 变蓝 | NO2为 酸性气体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淀粉溶液遇碘变蓝是因碘分子进入到淀粉分子间而显蓝色,这是碘分子的一个特殊性质而不是它的氧化性,A错;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不能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错选,B错;二氧化氮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是因其具有氧化性,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欲将含有Mg2+、Al3+的混合溶液中的Mg2+沉淀下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铝粉
B.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C.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D.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A.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铝粉,不发生反应,不能将Mg2+沉淀下来,故A错误;
B.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不发生反应,不能将Mg2+沉淀下来,故B错误;
C.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两种离子均转化为沉淀,故C错误;
D.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铝能溶解在强碱中,而氢氧化镁不能,从而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lmolCH3CH2C(CH3)3所含甲基个数为4NA
②2.8g乙烯和2.8g聚乙烯中含碳原子数均为0.2NA
③1.0L1.0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NA
④8.8g乙酸乙酯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1.4NA
⑤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分子数为2NA
⑥常温常压下,17g甲基(一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⑦标准状况下,11.2L氯仿中含有C-Cl键的数目为1.5NA
⑧1molC15H32分子中含碳一碳共价键数目为14NA.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②④⑧
D.①②⑥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①CH3CH2C(CH3)3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lmolCH3CH2C(CH3)3含有4mol甲基,结合N=nNA计算甲基数目.
②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为CH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为
,根据n=
计算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结合根N=nNA计算碳原子数目.
③醋酸是弱电解质,1.0mol?L-1CH3COOH溶液中c(CH3COOH)+c(CH3COO-)=1mol/L.
④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对共用电子对,根据n=
计算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NA计算共用电子对数.
⑤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⑥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H原子不含中子,甲基(一14CH3)中含有的中子数等于碳原子含有的中子数为14-6=8,根据n=
计算甲基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NA计算中子数.
⑦标准状况下,氯仿是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⑧C15H32是烷烃,分子中含有含有14个C-C共价键数,根据N=nNA计算C -C共价键数.
解答:①lmolCH3CH2C(CH3)3含有4mol甲基,含有甲基的数目为1mol×4×NAmol-1=4NA,故①正确;
②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为CH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碳元素的质量相等为2.8g×
=2.4g,所以碳原子数目相等为
×NAmol-1=0.2NA,故②正确;
③醋酸是弱电解质,1.0mol?L-1CH3COOH溶液中c(CH3COOH)+c(CH3COO-)=1mol/L,所以c(CH3COO-)小于1mol/L,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小于1L×1mol/L×NAmol-1=NA,故③错误;
④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对共用电子对,8.8g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
=0.1mol,8.8g乙酸乙酯中共用电子对数为0.1mol×14×NAmol-1=1.4NA,故④正确;
⑤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故⑤错误;
⑥甲基(一14CH3)中含有的中子数等于碳原子含有的中子数为14-6=8,17g甲基(一14CH3)的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的中子数为1mol×8×NAmol-1=8NA,故⑥错误;
⑦标准状况下,氯仿是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故⑦错误;
⑧C15H32是烷烃,分子中含有含有14个C-C共价键数,lmolC15H32分子中含C-C共价键数目为1mol×14×NAmol-1=14NA,故⑧正确.
故①②④⑧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公式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洗气、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①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块状CaCO3。可用 ?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
②除去H2中的CO2,可用?的方法除去。
③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的方法。
④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要将粗盐提纯,可先将粗盐溶解,按一定的顺序加入沉淀剂,再?;然后将滤液调成中性并??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⑤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①过滤②洗气③蒸馏④过滤,蒸发⑤加热分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铁钉与热浓硫酸的反应。其探究流程如图所示:
(1)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应先向烧杯中加入______(填“甲”或“乙”)。
(2)根据加入的反应物的量,实验需要选取的烧杯的规格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50 mL? b.100 mL? c.500 mL?d.1 000 mL
(3)上述流程图中从“静置”后的混合物中得到上清液B不能采用过滤的操作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铁钉生锈,上清液B中可能既含Fe3+,又含Fe2+,要检验上清液B中有无Fe2+,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4)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SO2,还可能含有H2和CO2。流程图中“加热”时可能生成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利用下列仪器可以同时检验气体A中是否含有H2和CO2(其中的夹持仪器、橡胶管和加热装置已经略去),则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仪器的字母代号),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试剂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 A      B? C      D? E       F
参考答案:(1)甲 (2)b
(3)浓硫酸会使滤纸炭化,从而使过滤失败 d
(4)C+2H2SO4(浓)
2SO2↑+CO2↑+2H2O
A—C—B—E—F—D(或A—C—B—E—F—D—E,) 除去气体A中的SO2 Ca(OH)2或Ba(OH)2
本题解析:(1)倾斜烧杯,加入铁钉后,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如果先加入浓硫酸,再加铁钉,则容易溅起浓硫酸伤人。(2)浓硫酸为30 mL,已经超过规格为50 mL烧杯容量的1/3,加热时,浓硫酸容易溅出,而500 mL和1 000 mL烧杯容量较大,浓硫酸不能完全没及加入的铁钉,故应选取100 mL烧杯。(3)因为反应后的溶液仍为浓度较高的硫酸,用滤纸过滤,会导致滤纸炭化,从而使过滤失败;检验是否含有Fe2+,可利用其还原性,即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的紫色是否褪去。若选择a,无论是否含有Fe2+,溶液都会变为红色,因为溶液中已含有Fe3+;若选择b,则只能检验是
否含有Fe3+,先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铁粉,红色褪去;若选择c,即使含有Fe2+,生成的Fe(OH)3沉淀颜色较深,会掩盖Fe(OH)2沉淀的颜色,并且生成的Fe(OH)2沉淀也会迅速转化为红棕色的Fe(OH)3沉淀。(4)铁钉为碳和铁的合金,还可能发生C和浓硫酸的反应。检验CO2利用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检验H2利用CuO和无水CuSO4粉末,由于SO2会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因此检验前要先除去SO2。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