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4 22:45:51
1、选择题 实验室用KMnO4溶液滴定能进行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Fe2+)含量的测定,化学原理为:5Fe2++MnO4-+8H+═5Fe3++Mn2++4H2O.下列滴定方式中(夹持部分略去),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验误差,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等填空:
(1)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__;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___;
(3)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使滴定结果____;
(4)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使滴定结果____;
(5)滴定前仰视,滴定终了平视,使滴定结果____;
(6)过早估计终点,使滴定结果____;
(7)过晚估计终点,使滴定结果____。
参考答案:(1)偏高
(2)偏高
(3)偏高
(4)偏低
(5)偏低
(6)偏低
(7)偏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标准溶液。
②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 次,记录数据如下。
(1)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在装碱液之前,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除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填序号)
(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__。(多选扣分)
A.滴定前平视读书,终点读数时仰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又用标准盐酸润洗
D.称量前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
E.配制好的NaOH标准溶液保存不当,部分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
F.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参考答案:(1)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碱液润洗2到3次?
(2)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0.11mol/L?
(4)丙
(5)ACDF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
(4)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次数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
参考答案:(1)酸碱中和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故答案为: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半分钟内不复原;
(2)(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A错误;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不变,故B错误;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C错误;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小,故D错误;
故选:D.
(3)起始读数为0.00mL,终点读数为26.10mL,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
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盐酸)=26.10mL,
? HCl+NaOH=NaCl+H2O
? 0.0261L×0.1000mol/L? 0.025L×C(NaOH)
则C(NaOH)=0.0261L×0.1000mol/L?0.025L=0.1044mol/L;
故答案为:0.1044mol/L.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0.1000mol?L-1 NaOH溶液500mL.
(1)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______g.溶液配制过程用到下列玻璃仪器,按首次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填仪器选项符号).
A.玻璃棒B.胶头滴管C.烧杯D.500mL容量瓶
(2)用所配制的0.1000mol?L-1 NaOH溶液通过中和滴定测定一元弱酸HA溶液浓度,每次滴定取用的HA溶液均为20.00mL,使用酚酞溶液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滴定的实验数据记录:
滴定次数 | NaOH溶液体积(mL) V1 V2 1 3.05 44 2 1.45 41.5 3 7.65 47.6 |
参考答案:(1)500mL 0.1000mol?L-1 NaOH溶液中含有溶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5L=0.05mol,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mol×0.05mol=2.0g;配制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为: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即CADB,
故答案为:2.0;CADB;
(2)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一元弱酸HA溶液,滴定结束前溶液为无色,当滴定结束时溶液变成粉红色,所以滴定终点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恰好出现红色,且红色半分钟内不褪去;三次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为:(44-3.05)mL=40.95mL、(41.5-1.45)mL=40.05mL、(47.6-7.65)mL=39.95mL,显然第一次滴定数据误差较大,应该舍弃,其它两次滴定消耗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40.05mL+39.95mL2=40.00mL,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得,c(HA)=0.1000mol/L×0.04L0.02L=0.2000mol/L,
故答案为:溶液恰好出现红色,且红色半分钟内不褪去;0.2000mol/L;
(3)A.滴定管用待装液润洗,该操作合理,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故A错误;
B.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导致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B正确;
C.滴定前滴定管末端气泡没赶尽,导致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正确;
D.滴定前平视观察读数,滴定后俯视观察读数,导致滴定管读数偏小,计算出的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滴定结果偏低,故D错误;
E.所用的标准液(NaOH溶液)浓度偏高,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E错误;
故选BC;
(4)用pH计测得0.2000 mol?L-1的HA溶液pH=a,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amol/L,该温度下HA的Ka=c(H+)c(A-)HA=(1×10-a)×(1×10-a)0.2000-1×10-a≈5.000×10-2a,
故答案为:5.000×10-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