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7 07:58:08
1、选择题 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C2H4、C3H6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C2H4比C3H6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m=ρV密度相同,体积相同所以质量也相同 B错。n=m/M质量相同,摩尔质量不同所以物质的量也不同即分子数也不同 C错。同温同体积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A错。质量相同,最简式相同所以原子数目相同 应选D。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10分)(1)纳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可做优良的催化剂.
据报道:“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2,其过程大致如下:
①b中破坏的是__________ (填“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②H2O2能清除路面空气中的
等,其主要是利用了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Na+、K+、Mg2+和Cl-、Br-五种微粒.
I.欲将钠、钾、镁三元素大致分离开来,并将氯、溴两元素大致分离开来,有以下方法和操作步骤可供选择(其中有的步骤可选两次).
①溶于水制成稀溶液;②溶于水制成浓溶液;③通入足量CO2;④加入足量
氯水;
⑤通入足量氨气;?⑥过滤;?⑦用四氯化碳萃取.
选取最合理的方法和步骤:(按顺序先后填写编号)?.
II.分离后剩余的水溶液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
III.在上述分离过程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晶体.欲得到干燥的该化合物固体,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①.加热蒸发掉水分;②.将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自然风干.正确的方法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Ⅰ.②⑤⑥③⑥④⑦?Ⅱ.KCl、NH4Cl?Ⅲ.②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
A.水与煤油
B.氯乙烷和水
C.苯和水
D.乙醇和乙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只有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据此可知选项ABC都是可以的。D中乙醇和乙酸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答案选D。
点评: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析;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因素中,对气体物质的体积无明显影响的是
A.温度和压强
B.所含微粒数目
C.微粒本身大小
D.微粒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气体微粒之间的间距很大,远远大于其本身大小,故对气体物质的体积无明显影响的是微粒本身大小 ;根据PV=nRT可以知道,温度和压强、所含微粒数目、微粒之间的距离对其提及有很大的影响。故本题的答案为C。
考点: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该题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锶(Sr)为第五周期ⅡA族元素,其化合物六水氯化锶(SrCl2·6H2O)是实验室重要的分析试剂,工业上常以天青石(主要成分为SrSO4)为原料制备,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① 经盐酸浸取后,溶液中除含有Sr2+和Cl-外,还含有少量Ba2+杂质;
② SrSO4、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3.3×10-7、1.1×10-10;
③ SrCl2·6H2O的摩尔质量为:267 g/mol。
(1)天青石焙烧前先研磨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隔绝空气高温焙烧,若0.5 mol SrSO4中只有S被还原,转移了4 mol电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较纯的六水氯化锶晶体,过滤2后还需进行的两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加入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滤液中Sr2+的浓度应不高于_________ mol/L(注:此时滤液中Ba2+浓度为1×10-5 mol/L)。
(5)产品纯度检测:称取1.000 g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3 1.100×10-2 mol的AgNO3溶液(溶液中除Cl―外,不含其它与Ag+反应的离子),待Cl―完全沉淀后,用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0 mol/L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使剩余的Ag+ 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
①滴定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滴定过程用去上述浓度的NH4SCN溶液20.00 mL,则产品中SrCl2·6H2O的质量百 分含量为_______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天青石焙烧前先研磨粉碎,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SrSO4 + 4C
SrS + 4CO↑
(3)洗涤、干燥(或烘干)
(4)除去溶液中Ba2+杂质? 0.03
(5)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且30 s不褪色? 93.45%
本题解析:(1)天青石焙烧前先研磨粉碎,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原料的转化率。(2)在焙烧的过程中若只有0.5 mol SrSO4中只有S被还原,转移了4 mol电子,则1mol的S转移8mol的电子,由于在反应前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所以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因此碳与天青石在高温下发生反应SrSO4 + 4C
SrS + 4CO↑,(3)然后向得到的含有SrS固体中加入HCl发生反应:SrS+2HCl= SrCl2+H2S↑,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从溶液中将晶体过滤出来,洗涤除去表面的杂质离子并进行干燥即SrCl2·6H2O。(4)在用HCl溶解SrS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Ba2+杂质。由于在Ba2+浓度为1×10-5 mol/L,BaSO4的溶度积常数为1.1×10-10;所以c(SO42-)=1.1×10-10÷1×10-5=1.1×10-5mol/L。而SrSO4的溶度积常数为3.3×10-7,所以c(Sr2+)=3.3×10-7÷1.1×10-5=3.0×10-2=0.03mol/L。(5)若NH4SCN不再剩余的Ag+ 结合形成AgSCN白色沉淀,溶液中就会含有SCN-,就会与Fe3+产生络合物是溶液变为红色。因此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且30 s不褪色。n(NH4SCN)="0.2000" mol/L×0.02L=4.0×10-3mol,所以溶液中剩余的Ag+的物质的量为n(Ag+)=4.0×10-3mol,因此与Cl―反应的Ag+的物质的量为n(Ag+)=1.100×10-2 mol-4.0×10-3mol=7.0×10-3mol n(SrCl2·6H2O)=3.5×10-3mol,m(SrCl2·6H2O)= 3.5×10-3mol×267 g/mol=0.9345g.所以产品纯度为0.9345g÷1g×100%=93.45%.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