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8-03-17 07:52: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与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D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热并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轻金属盐使蛋白质发生盐析,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B、产生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亚硫酸钡;
C、该过程为萃取,为物理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白醋放入锥形瓶中
B.称取4.0 g NaOH加入到1 000 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配成1.00 mol/L NaOH标准溶液
C.用NaOH溶液滴定白醋,使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为滴定终点
D.滴定时眼睛要注视着滴定管内NaOH溶液的液面变化,防止滴定过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C
A.不正确,用酸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白醋放入锥形瓶中
B.不正确,称取4.0 g NaOH加入到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再转移到1 000 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配成1.00 mol/L NaOH标准溶液。
C.正确;
D.不正确,滴定时眼睛要注视着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的变化,防止滴定过量。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应将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从安全的角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火车的客运安全,像白磷、汽油、氯化钠等易燃易爆物品是不允许携带的。
B.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开始应该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实验结束后,应该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氢气。
C.夜间发现屋内燃气泄露,应该摸黑关掉气阀,并当即在屋内打电话求救。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量筒的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到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置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分液漏斗下端的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到出,正确;B、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分解,正确;C、必须要引流,正确;D、氨气呈碱性,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等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