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7 06:41:43
1、填空题 (12分) 有A、B、C、D四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时可产生下列离子:(每种物质只含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且互不重复)
| 阳离子 | Na+、Ba2+、NH4+、K+ |
| 阴离子 | CH3COO-、Cl-、OH-、SO42- |
参考答案:(12分)(1)醋酸钾?(2)CH3COO-+H2O
CH3COOH+OH- (3)Ba(OH)2? (4)=
(5)c(OH-)>c(Ba2+)=c(Cl-)>c(NH
)>c(H+)或c(OH-)>c(Cl-)=c(Ba2+)>c(NH
)>c(H+) (6)2∶3
本题解析:(1)D溶液焰色反应显黄色,说明含有Na+。C溶液和D溶液相遇时只生成白色沉淀,则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因此D是硫酸钠。B溶液和C溶液相遇时只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该气体是氨气。又因为A、C溶液的pH均大于7,B溶液的pH小于7,所以B是氯化铵,则C氢氧化钡,A就是醋酸钾。
(2)醋酸钾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碱性,即CH3COO-+H2O
CH3COOH+OH-。
(3)醋酸钾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氢氧化钡是强碱,抑制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小的是Ba(OH)2。
(4)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则实质是电解水,溶液始终显中性,即pH=7。
(5)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溶液和C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钡过量,因此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OH-)>c(Ba2+)=c(Cl-)>c(NH
)>c(H+)或c(OH-)>c(Cl-)=c(Ba2+)>c(NH
)>c(H+)。
(6)混合溶液的pH=13,即OH-的浓度是0.1mol/L。这说明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则
,解得
。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溴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下表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序号 | 不纯物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 (1) | CH4(C2H4) | ?溴?水 | 洗气 |
| (2) | 乙酸乙酯(乙酸) | NaOH溶液 | 蒸馏 |
| (3) | 乙醇中(乙酸) | NaOH溶液? | 蒸馏 |
| (4) | 苯(苯酚) | 溴?水 | 分液 A.(1)(2) B.(3)(4) C.(1)(3) D.(2)(4) |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要求:
(1)选择分离与提纯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①不增:指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指应尽可能减少被分离与提纯的物质的损失。
③易分离:指如果使用试剂除去杂质时,要求反应后的产物跟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
④易复原:指分离物或被提纯的物质都要容易复原。
(2)分离与提纯操作过程应遵循“三必须”
①除杂质试剂必须过量;
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过量试剂会带人新的杂质);
③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
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1)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CuO+H2O | 试题ID | 试题题文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主要操作 A SiO2 Fe2O3 盐酸 过滤 B CO2 CO O2 点燃 C FeCl2溶液 FeCl3 Cu 分液 D CH3CH2OH H2O Na 蒸馏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产生偏高影响的是
A.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B.容量瓶中还有蒸馏水时即配溶液
C.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用滴管小心吸去多余液体,使液面与刻度相切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