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1 03:55:40
1、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Ba(NO3)2溶液鉴别Na2SO3和Na2SO4
B.除去苯中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C.将碘水和CCl4倒入分液漏斗,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CCl4中
D.取0.1 mol FeCl3溶于蒸馏水,用100 mL容量瓶定容后得到1 mol·L-1 FeCl3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BaSO3和BaSO4都是白色沉淀,现象一样;除去苯中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分液;为防止FeCl3水解,应将FeCl3溶解在浓盐酸中再配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及实验事实错误的是
[? ?]
①用浓硝酸洗涤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的大试管
②在瓷坩埚中加强热使固体KOH熔化
③配制氯化亚锡( SnCl2)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盐酸和锡粒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 50 mL 0. 100 0 mol/L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
⑤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待测液的pH,一定使测定结果偏大
A.①③
B.①②⑤
C.③④
D.②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准备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查得相关资料如下。
反应原理:
反应物与产物的物理性质:
? | 密度(g/cm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环己醇 | 0.96 | 25 | 161 | 能溶于水 |
环己烯 | 0.81 | -103 | 83 | 难溶于水 |
参考答案:(10分)(1) (2分)
(2) C(2分)? (3) 环己醇、浓H2SO4(浓)(2分)
(4) 除去环己烯中少量酸性杂质(1分)?上(1分)?蒸馏烧瓶(1分)? 83℃(1分)
本题解析:(1)醇在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同时,有可能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类,所以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的方程式为。
(2)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必须使用冷凝管,便于环己烯冷凝。又因为反应过程中还控制溶液的温度,则有必须有温度计,则答案选C。
(3)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所以将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0 mL浓H2SO4,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
(4)①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联想制备乙酸乙酯提纯产物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所以在此过程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环己烯中少量酸性杂质。环己烯的密度小于水的,应该在上口倒出。
(5)根据装置图中仪器的结构特点可知,将混合物放入右图所示装置的蒸馏烧瓶中。环己烯的沸点是83℃,所以进行蒸馏,收集产品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应为83℃。
点评:本题以有机合成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环己烯的知识和醇、烃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组合运用实验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实验的基本操作,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目的 | 操作 |
A |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 |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溶液至紫色消失 |
B |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
C | 配制980mL0.1mol/LCuSO4溶液 | 将25.0gCuSO4·5H2O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 |
D | 确定蔗糖是否水解 | 取水解液滴加少量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在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具有还原性,需要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出现银镜现象,证明蔗糖水解,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导致所读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小的是(假设其他操作均正确)
A.滴定终点时对滴定管仰视读数:28.80mL
B.将NaCl固体置于托盘天平右盘称量:左盘砝码(8g)和游码(0.6g)读数的和为8.6g
C.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30.4oC
D.用量筒量取硝酸时,俯视读数:5.8m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滴定管刻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以滴定管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大;托盘天平应该是左物右码,所以选项B中读数偏大;铜是热的良导体,所以选项C中热量损失的多,读数偏小;量筒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大,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