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1 01:15:46
1、实验题 (9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制NH3?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参考答案:(1)2NH4Cl+Ca(OH)2=2NH3↑+2H2O+CaCl22分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1分。
(3)乙1分,2NH3+H2SO4=(NH4)2SO42分
(4)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则氨气已满1分。
(5)丙1分,不能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2)二氧化锰放在?浓盐酸放在?(填仪器名称)
(3)实验室制取氯气以前,首先应该进行?除了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外,还可以用?收集。
(4)图中两个洗气瓶放置的试液依次是?,?图中错误是?
(5)碱石灰的作用是?
(6)制取标准状况下11.2L氯气转移电子?摩尔,被氧化的氯化氢是?摩尔。
参考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
(2)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排饱和食盐水收集
(4)饱和食盐水收集?浓硫酸?两个洗气瓶的导管连接错误
(5)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空气污染
(6)1摩尔? 1摩尔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氨气制法和性质进行如下设计:
⑴下面是该小组同学提出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几种方案
A.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
B.加热氯化铵固体
C.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
D.将浓硫酸滴入浓氨水中
你认为可行的是?(填字母,多选不给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该小组同学把1 mol O2和NH3的混合气体导入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恢复到常温常压下。若整个容器中的反应随着氧气的量的增加而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4NH3 + 5O2 ?4NO + 6H20;4NO + 3O2 + 2H2O = 4HNO3设原混合气体中有x mol O2,最后容器中生成y mol HNO3,再向容器中注入一定量的H2O,得到溶液。
①向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y = ?(用x的代数式表示,下同)
x的取值范围?,
②容器中有不溶与水的气体,此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向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y = ?,x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⑴C ?2NH4Cl + Ca(OH)2=aCl2 + 2NH3↑ + 2H2O
⑵①O<x<5/9? y="O?"
②5/9<x<2/3? y=9x-5/3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黄铁矿(FeS2)燃烧产生的SO2通过下列工艺过程既能制得H2SO4,又能制得H2。
(1)该过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2)在该过程中,使用膜反应器及时分离出HI分解产生的H2,目的是?(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SO2能否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浓硫酸的沸点为338℃,加热时酒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
①甲同学用装置I进行实验,发现Ba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请解释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装置不完善,设计了改进装置II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查)。
a.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b.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一段时间后C中未见沉淀生成。操作a的目的是?,装置B中的剂是?。
③丙同学取乙实验后的C中溶液少许,滴加一种无色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丙同学滴加的试剂可能是?(填字母编号)。
a.NaOH溶液? b.H2O2溶液? c.新制氯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④装置D中与导管连接的是硬质玻璃管,则装置D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I2?(2分)
(2)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产物的产率。(2分)
(3)① SO42-+Ba2+=BaSO4↓或2Ba2++2SO2+O2+2H2O=2BaSO4↓+4H+(2分,答对一个即给分)
② 排出装置中的O2(2分) 饱和NaHSO3溶液(2分)
③ b(2分)?④吸收尾气并防倒吸(2分)
本题解析:(1)由工艺流程可知能循环利用的物质为I2。(2)及时分离出HI分解产生的H2,使HI的分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I2和H2的产率。(3)本小题首先抓住已知信息“浓硫酸的沸点为338 ℃,加热时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说明浓硫酸在温度较高时也能挥发出H2SO4蒸气。①白色沉淀应为BaSO4,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挥发出的H2SO4提供的SO42-与Ba2+反应生成,二是空气中O2的氧化所致。②操作a通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O2。C中未见沉淀生成,说明B中的试剂能吸收挥发出的H2SO4且不产生新的杂质,还不能与SO2反应,故该试剂应是饱和NaHSO3溶液。③乙实验后的C中的溶液会溶有SO2,题中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应是BaSO4,滴加一种无色溶液, 只能是H2O2溶液。④装置D的作用是既能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大气污染,又能防止NaOH溶液倒吸入装置C中影响实验结果。2的性质为载体的实验题,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一氧化氮的性质,欲选用下列实验装置来制取一氧化氮。
A? B? C ?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图中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氮,选用仪器连接的顺序应是A接_________。
(2)现欲用15 mol/L HNO3溶液配制500 mL、1 mol/L HNO3溶液时,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外,还必须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3)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就可以和铜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该小组同学发现在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请你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与CO反应,生成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1)B (2)容量瓶(3)3Cu +8HNO3==3Cu(NO3)2 +2NO +4H2O
(4)2NO +O2==2NO2(5)2NO+2CO==2CO2+N2
本题解析:(1)NO不溶于水且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仪器连接的顺序应是A接B。
(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的溶液,需玻璃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等。故还必须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容量瓶。
(3)稀硝酸和铜反应方程式:3Cu +8HNO3==3Cu(NO3)2 +2NO +4H2O
(4)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是因为NO与装置内原有的氧气反应生成NO2反应。反应方程式2NO +O2==2NO2
(5)根据题意反应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点评:本题考查了NO的制取原理、收集方法、性质,还有溶液的配制。综合性较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