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1 01:09:56
1、选择题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1摩尔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22.4 L氯气
B.18毫升水
C.NA个H2分子
D.标准状况下22.4 L H2O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NA个微粒为1 mol,(2)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约为1 mol,(3)1 mol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数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A中不是标准状况,错。B中18毫升水不一定是18克水,故不一定是1 mol。D中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故不成立。只有C正确。
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体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H2的质量是1 g
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错,1 molH2的质量是2 g;B错,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C错,Cl2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计算题 中和500mL 0.5mol/L H2SO4需要2mol/L NaOH 多少mL?
参考答案:需要2mol/L NaOH 250mL。
本题解析:H2SO4 + 2NaOH ="===" Na2SO4+2H2O
1mol? 2mol
0.5L×0.5mol/L? x??1mol??2mol
?0.5L×0.5mol/L? X
解得:X=250ml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完成下列基本计算:
①3.6 g H2O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分子数为3.01×1023的H2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标准状况下,8.96 L N2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④75 mL 2.0 mol·L-1 CaCl2溶液中含CaCl2? ?mol。
(2)选出下列各小题物质分离或提纯所依据的物理性质和分离方法。
? | 性质差异 | 分离方法 |
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 ? | ? |
②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 ? | ? |
③分离乙酸(沸点1180C)与乙酸乙酯(沸点77.10C) | ? | ? |
④分离汽油和水 | ? | ? |
⑤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提取KNO3 | ? | ? |
参考答案:(1)①0.2; ②0.5; ③0.4; ④0.15。
?(2)
?
性质差异
分离方法
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E
b
②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
d(或dc)
③分离乙酸(沸点1180C)与乙酸乙酯(沸点77.10C)
C
a
④分离汽油和水
D
c
⑤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提取KNO3
A
e(3)2NaCl + 2H2O? 2NaOH+H2↑ + Cl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mL某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进行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三份质量不同的A样品分别与5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固体A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组?别 | 1 | 2 | 3 |
盐酸体积(mL) | 50 | 50 | 50 |
A的质量(g) | 3.80 | 5.70 | 7.60 |
气体体积(mL) | 896 | 1344 | 1344 |
参考答案:(6分,每空2分)?(1)第(1)组?(2)A的成份为? Na2CO3与NaHCO3 (3)1.8
本题解析:(1)①~③组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而第①组生成的气体比其他两组都少,所以第1组盐酸过量,即故答案选①。
(2)第①组中,n(CO2)=0.896L÷22.4L/mol==0.04mol。
如全部为Na2CO3,则m(Na2CO3)=106g/mol×0.04mol=4.2g
如全部为NaHCO3,则m(NaHCO3)=84g/mol×0.04mol=3.36g,
所以应为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故答案为Na2CO3与NaHCO3。
(3)由第②组可知,盐酸和A完全反应,设混合物中含有xmolNa2CO3,ymolNaHCO3,
则106x+84y=5.70、x+y=1.344÷22.4
解得x=y=0.03mol
所以根据元素守恒可知
n(HCl)=n(Na+)=2×n(Na2CO3)+n(NaHCO3)
=2×0.03mol+0.03mol
=0.09mol
所以c(HCl)=0.09mol÷0.05L
=1.8mol/L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的原理,然后结合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借助于数学中的讨论法进行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数据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