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22:43:11
1、选择题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A.16O与18O互为同位素;
、
、
、
互为同素异形体
B.SiH4、PH3、HCl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C.氧化铁的化学式:FeO
D.Ca2+的结构示意图为
,NH4Cl的电子式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因此16O与18O互为同位素,而
、
、
、
不是同素异形体关系,A不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Si<P<Cl,所以SiH4、PH3、HCl的稳定性逐渐增强,B正确;C、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C不正确;D、NH4Cl的电子式为
,D不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A、B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将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混合物1.26g,跟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放出氢1.344L(标准状况),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的氢气的体积相等.求A和B两种金属的摩尔质量.
参考答案: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8x、9x,金属的化合价分别为m、n,
A、B的物质的量为3y,2y,由题意可知,
①8x×3y+9x×2y=1.26,
②3y×m+2y×n=1.344L22.4L/mol×2×1,
③3y×m=2y×n,
联立三个式子,可得x=n,
则当n=1时,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不符合;
当n=2时,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不符合;
当n=3时,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金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符合;
即A的摩尔质量为24g/mol,B的摩尔质量为27g/mol,
答:A的摩尔质量为24g/mol,B的摩尔质量为27g/mol.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化学用语中,错误的是
A.
的系统命名:2—乙基丙烷
B.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
C.小苏打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 Na++HCO3—
D.钢铁吸氧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Fe —2e— =" Fe" 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中
的系统命名:2—乙基丁烷,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将固体草酸锰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试通过对该图象数据分析和计算,回答在不同温度范围固体质量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FeC2O4?2H2O→FeC2O4+2H2O
? ? 180?144
?1.000g? ?x
解得x=0.800g,
则214℃时,结晶水已全部失去,
即在100~214℃时,FeC2O4不分解,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
214℃时,由固体质量在减小,则草酸亚铁分解生成的是氧化亚铁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FeC2O4?△?.?FeO+CO2↑+CO↑
144? 72
0.8g? y
解得y=0.4g,
则214℃~280℃发生草酸亚铁分解分解反应,280℃分解完全;
218℃~943℃内由图象可知,固体质量增加,发生的反应是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氧化铁,
4FeO+O2═2Fe2O3
288?320
0.4g? z
解得z=0.43,
即218℃~943℃内发生化合反应,
答:加热到50℃不发生反应,加热到100℃~214℃时发生失去结晶水的反应使质量减小,214℃~280℃发生分解反应使固体质量减小,280℃~943℃发生化合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将V1mL 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放热反应发生后,溶液温度必高于22℃,所以环境温度低于22℃,故该选项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说明有热量的变化,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该选项正确;
C.当加入HCl溶液体积V1等于30mL时,放出的热量最多,反应完全,故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30mL ·10-3·1.0mol/L)/(20 mL·10-3)=1.5mol/L,故该选项错误;
D、该实验只能表明该反应或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错误。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题目较为基础。此题要求考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应掌握数据分析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