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9:08:16
1、选择题 与3.2克S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质量为
A.6.4克
B.3.2克
C.4.6克
D.3.0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n=
计算3.2克SO2的物质的量,氧原子数目相等则2n(SO2)=n(NO),据此计算NO的物质的量,在根据m=nM计算NO的质量.
解答:3.2克SO2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氧原子数目相等则2n(SO2)=n(NO),所以n(NO)=2n(SO2)=2×0.05mol=0.1mol,所以NO的质量为0.1mol×30g/mol=3g.
故选:D.
点评: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公式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
B.汽油
C.柴油
D.乙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
解答:A、石油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汽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柴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乙烯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含有MgCl2、KCl、Na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已知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Cl-)=1.5mol/L,C(K++Na+)=1.5mol/L,C(SO42-)=0.5mol/L,则C(Mg2+)应是
A.0.1?mol/L
B.1.5?mol/L
C.0.25?mol/L
D.0.5?mol/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混合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c(Cl-)+2(SO42-)=c(K+)+c(Na+)+2c(Mg2+),据此计算.
解答:混合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c(Cl-)+2(SO42-)=c(K+)+c(Na+)+2c(Mg2+),故:
1.5mol/L+2×0.5mol/L=1.5mol/L+c(Mg2+)
解得:c(Mg2+)=0.5?mol/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注意电解质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经常利用电荷守恒计算.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化学实验过程中,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在前,药品的放置在后.请指出下列装置中,属于气密性检查范围的仪器的编号是
A.Abc
B.ABC
C.abc
D.abC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气密性:指化学实验仪器的气体密封性能,气密性试验主要是检验容器的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泄漏现象.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解答:三种仪器都带有玻璃导管的塞子,用来作为生成气体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装置,实验时应检验气密性.
故选B.
点评:本题基础性强,考查了学生分析鉴别能力的同时,也能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情况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常温下铝与浓硝酸
B.常温下镁与乙醇
C.常温下液氯与铁
D.加热时氧化钙与氢气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 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分析.
解答:A、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了钝化,在金属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物,有新物质金属氧化物等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常温下镁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了乙醇镁和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常温下液氯与铁不发生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也不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加热时氧化钙与氢气不发生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也不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同时要掌握物质间反应的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