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9:07:34
1、选择题 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用作NH3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 ]
A.
B.
C.
D.
2、实验题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四支试管 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 ]
A.
B.
C.
D.
4、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CO2通人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D.将NH3通人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5、简答题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
A.SO2和H2OB.CO2和NaOH溶液C.NH3和H2OD.NO和H2O
(2)在图Ⅱ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
A.Cu与稀硫酸B.Cu与稀硝酸C.Al与浓硫酸D.Fe与浓硝酸
(3)比较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Ⅰ是______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Ⅱ是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4)某学生积极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__.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c,产生的现象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