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8:26:29
1、计算题 容积为30ml充满NO2、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最后试管内剩余气体5ml, 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 ml,或 ml。
参考答案:10mL 3 mL
本题解析:试管内剩余气体5ml,这些剩余的气体可以是NO,也可以是O2,
当剩余气体是O2时,根据4NO2+2H2O+O2=4HNO3,即NO2:O2=4:1,即
NO2的体积=(30-5)*4/(4+1)ml=20ml,所以O2的体积为10ml;当剩余气体为NO时,即可以认为发生了4NO2+2H2O+O2=4HNO3,和3NO2+H2O=2HNO3+NO↑,生成的5mlNO需要NO215ml,所以O2的体积为(30-15)*1/(4+1)ml=3ml。
考点: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注意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常温下,在27.5 g水中溶解12.5 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1.21 g/cm3,求:
(1)该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mol/L。
(3)取出20.0 mL该溶液,配成浓度为1.00 mol/L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
参考答案:(1)0.10
(2)1.51
(3)30.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3分)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 30mL 水?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① 30mL 水,BaCO3正常电离② 0.2mol·L-1Na2CO3溶液,BaCO3电离程度变小,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BaCO3电离程度变小,但比Ba2+ 浓度大,比0.01mol/L略大;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Ba2+ 约是0.005mol/L。Ba2+ 的顺序为③④①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3体积的X2气体与6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 )
A.XY2
B.X3Y2
C.X2Y3
D.XY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之比,所以3体积的X2气体与6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可以表示为:3X2+6Y2=6A,根据原子守恒,所以A为XY2.答案选A.
考点:阿伏伽德罗定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和少量的SiO2、Fe2O3杂质)是工业上制取铝的原料。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以铝土矿为原料制取Al2(SO4)3和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由Ⅴ制取铵明矾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从铵明矾溶液中获得铵明矾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3)以1 000 kg含氧化铝36%的铝土矿为原料制取Al2(SO4)3,需消耗质量分数98%的硫酸(密度1.84 g·cm-1?L(保留一位小数)。
(4)若同时制取铵明矾和硫酸铝,通过控制硫酸的用量调节两种产品的产量。若欲使制得的铵明矾和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投料时铝土矿中的Al2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参考答案:(1)SiO2 AlO2-+CO2+2H2O=HCO3-+Al(OH)3↓
(2)Al2O3+4H2SO4+2NH3=2NH4Al(SO4)2+3H2O 蒸发浓缩
(3)575.4
(4)3∶10
本题解析:(1)铝土矿中Al2O3和Fe2O3能溶于盐酸,SiO2不溶于盐酸,所以固体a的化学式为SiO2。Al2O3溶于烧碱生成NaAlO2溶液,在其中通入CO2生成Al(OH)3沉淀。
(2)Al(OH)3分解生成Al2O3,Al2O3与稀硫酸、氨气反应生成铵明矾溶液。
(3)m(Al2O3)=1 000 kg×36%=360 kg,m(H2SO4)=kg=1 037.6 kg,需消耗质量分数98%的硫酸(密度1.84 g·cm-3)为
=575.4×103 mL=575.4 L。
(4)设制得的Al2(SO4)3和NH4Al(SO4)2·12H2O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则
Al3+共3 mol,SO42-共5 mol,根据铝原子和SO42-守恒原理可得,加入Al2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10。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