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7:56:41
1、选择题 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发生反应:2KClO3+I2====2KIO3+Cl2↑。由此可以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还原性:I2>Cl2
C.非金属性:I2>Cl2
D.氧化性:KClO3>I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一个化学反应,表面上看似乎是I2置换出Cl2。I2的氧化性强于Cl2,但仔细分析,可发现碘是失电子的,在化学反应中作还原剂,即氧化性:KClO3>I2。根据同一反应中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的反应规律,可知还原性:I2>Cl2。再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A项叙述正确。C项非金属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元素而言,而不是具体的物质,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参考答案:A.氯气性质活泼,易与活泼金属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Cl,反应时有大量白烟,故A正确;
B.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氯气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故B正确;
C.钠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C错误;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气体,仍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不可能为
A.O3
B.NH3
C.Cl2
D.HI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O3具有强氧化性,会把SO2氧化为SO3,S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NH3与 SO2及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 Cl2也能把SO2氧化,氧化产物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氢溴酸(HBr)是一种与盐酸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阳离子相同的溴盐与氯盐溶解性也比较相似,现有以下六种物质:Fe、Fe2O3、CO2、Cu(OH)2、CaCO3、Na2SO4,请从中选取物质,写出能与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不填满,不反应的写出倒扣1分,本题扣到0分为止):
(1)??
(2)??
(3)??
(4)??
(5)??
(6)??
参考答案:(1)Fe + 2=FeBr2 + H2↑?(2)Fe2O3 + 6HBr =2FeBr3 3H2O
(3)Cu(OH)2 + 2HBr =CuBr2 +2H2O? (4) CaCO3 + 2HBr =CaBr2 + CO2 ↑+ H2O
本题解析:Fe为活泼金属,可以与HBr反应置换出氢气,Fe2O3为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Cu(OH)2与酸发生酸碱中和。CaCO3与酸反应,利用强酸制弱酸,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Cl2中燃烧后生成蓝色的CuCl2
B.工业上将NH3与CO2在高温高压下制成[CO(NH2)2] 是氮的固定过程
C.SO3用98.3%的浓H2SO4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使SO3吸收完全
D.工业制取单质硅时会产生大量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铜丝在Cl2中燃烧,生成的CuCl2为棕黄色,不正确
B.工业上将NH3与CO2在高温高压下制成[CO(NH2)2],并非氮的固定:单质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不正确
C.正确
D.工业制取单质硅:SiO2+2CSi+2CO,不会产生大量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排除
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