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气污染与治理》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9-25 17:38: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些疾病与相应营养物质的缺乏有关,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①维生素C:败血病 ?②铁元素:贫血症 ?③钙元素:骨质疏松
④葡萄糖:低血糖?⑤碘元素:高血压 ?⑥油脂:夜盲症
A.①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缺碘容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缺少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所以答案是B。


本题难度:简单



2、计算题  (26分)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达15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地面SO2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作法是否可取?简述其理由。
(2)用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新能源?主要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
(3)研究酸雨成因用的“催化棒”是用两个外面套有玻璃管的粗导线穿过橡皮塞并固定于玻璃管中,将其一端用电热丝连接起来,即制成“催化棒”:实验时先接通直流电源,使电热丝红热,然后将红热的电热丝伸入装有SO2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瓶中立即出现a现象,再往其中加入用盐酸酸化后的BaCl2溶液,又出现b现象。请回答:
①现象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以上实验可得出酸雨成因的化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一座中等城市每年用煤约300万吨。其含硫量按1%计算,则每年排放SO2多少吨?若此SO2有60%转化为硫酸,相当于生成多少吨98%的硫酸?


参考答案:(1)不可取,因为SO2的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
(2)煤、石油是不易再生的化石燃料,其资源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SO2、NO2等严重污染大气,进而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CO2又会造成温室效应。而氢燃料,第一,H2可以用水作为原料来制取;其次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易污染环境,还可循环使用。缺点是:不便于存贮和运输。
(3)①浓厚的酸雾(H2SO4)?白色沉淀?②空气中的SO2遇到矿尘或煤颗粒对SO2的固相催化作用就会形成酸雾
(4)设一年排放的SO2质量为x,生成98%硫酸的质量为y。
S?—? SO2?—? H2SO4
32 t? 64 t? 98 t
3×106×1% t? x?
x="60" 000 t
y="56" 300 t


本题解析:本题涉及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要从化学视角去关注这些与生态环境、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环境污染的恶果是直接影响人类的延续和发展,酸雨是影响全球的污染问题。?
减少酸雨的产生是要杜绝污染源,而不是建造高烟囱转移污染。而杜绝酸雨的污染途径一般有三个:一是对煤、石油等传统能源进行预处理,使其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SO2,二是进行回收利用,三是开辟新能源。而目前最理想的能源为氢能源,因为它原料来源丰富,燃烧的产物又是水,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循环利用。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过量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危害?
②加大铅酸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③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PM2.5值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
④用氨水法处理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即可消除其污染,又可得到副产品硫酸铵
⑤过度使用尿素[CO(NH2)2]会使土壤碱化,可用石灰加以改良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②铅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均含有重金属离子,造成污染;③过度使用尿素会造成土壤碱化,其原因是CO(NH2)2+H2O===CO2+2NH3,NH3溶于水呈碱性,用石灰改良,碱性更强,可用酸性肥料改良土壤,如硫铵,氯化铵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硬水中,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
B.世界各国流通的硬币材质一般都是合金
C.水泥、合成橡胶和人造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加热能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 的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中,原料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下反应中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是?(?)
A.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制聚苯乙烯
B.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乙烯
C.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
D.乙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乙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苯乙烯甲聚生成聚苯乙烯,原料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A正确;B、C中还有水生成,D中还有氯化氢以及其他卤代烃生成,原料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并没有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答案选A。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绿色化学思想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