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7:09:56
1、选择题 下列关于ⅦA 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ⅦA 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ⅦA 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
C.ⅦA 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 价
D.ⅦA 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Cl >HF >H2O
B.沸点:金刚石>冰>干冰
C.碱性:NaOH >Mg(OH)2>Ca(OH)2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F>S>C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A不正确,应该是HF >H2O> HCl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冰和干冰是分子晶体,水中含有氢键,所以沸点高于干冰的,B正确。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中应该是Ca(OH)2>NaOH >Mg(OH)2。F是最强的非金属,没有正价,D不正确,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嫦娥一号”需完成的四大科学目标之一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在月球的含量和分布:K、Th、U、O、Si、Mg、A1、Ca、Fe、 Ti、Na、Mn、Cr、Gd,其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作了下面的实验记录(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实验现象(填A~F)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参考答案:解(1)因题干提示信息: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故答案为:同周期;
(2)因实验①需要加热,所以需要酒精灯;因钠存于煤油中,用刀切之前,需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在烧杯中进行,故答案为:酒精灯;滤纸;烧杯;
(3)①因镁条能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氧化镁是碱,遇酚酞变红,所以会看到镁条表面有大量气泡,溶液变成红色,反应为:Mg+2H2O=Mg(OH)2+H2↑,
②因氯气能将硫离子氧化为硫:Na2S+Cl2=2NaCl+S↓,硫不溶于水,为淡黄色,所以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
③因钠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同时反应放热,所以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④因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所以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⑤铝能与盐酸反应,较镁不活泼,所以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⑥A1Cl3与NaOH反应生成A1(OH)3,A1(OH)3具有两性,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偏铝酸钠,所以先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故答案为:
实验内容①②③④⑤⑥实验现象(填A~F)B FA?C D? E Mg+2H2O=Mg(OH)2+H2↑;Na2S+Cl2=2NaCl+S↓
(4)由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则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Na+和Li+
B.CO和CO2
C.H2O和H3O+
D.NO和CO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中前者是10,后者是2。B中前者是14,后者是22。C中都是10,D中前者是15,后者是14,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