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6:55:22
1、选择题 在标有“20℃,25 mL”的滴定管内装溶液至刻度“0”时,管内液体的体积
A.约为5mL
B.大于25 mL
C.等于25 mL
D.小于25 m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满刻度在下(量筒与此相反),在刻度以下还有一段空间没有刻度,总量超过25,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常用实验室仪器中,一般不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般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操作是过滤、蒸馏、萃取或分液,常用的仪器分别是漏斗、蒸馏烧瓶、分液漏斗。根据装置特点可知,A~D分别是蒸馏烧瓶、分液漏斗、容量瓶和漏斗。容量瓶常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不用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12分)
(1)下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种简易装置
①.甲同学用下列方法检验发生装置的气密性,请问能否达到目的??(填能或否)
关闭止水夹a和b,从A处烧杯中加入水,使干燥管与烧杯中液面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没有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室利用上图所示发生装置可以制取下列?气体。
A.Cl2
B.CO2
C.NH3
D.SO2
(2)乙同学利用该图所示装置,用粗铁粒与3mol·L-1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NO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
②制取NO时,向A杯中加入稀硝酸,同时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A装置的干燥管中观察到气体的颜色的变化为?。
B装置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当A装置中气体几乎无色时,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可用C装置收集NO气体。
③将a mol铁与含b molHNO3的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若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反
应后Fe和HNO3均无剩余,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用含b的代数式示)。
参考答案:(1)①能? (2分)?②B? (2分)
(2)①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2分)?
②红棕色,(2分)?;?吸收NOx?(2分),;?③mol? (2分)
本题解析:(1)①如果装置不漏气,则干燥管内液面变化变化,所以是正确的。
②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氨气和SO2易溶于水,均不能用此装置,所以答案选B。
(2)①NO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②反应生成NO,但是装置内有残留的空气,所以无色气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NO2。氮氧化物但是污染性气体,需要尾气处理。
③根据反应式Fe+4HNO3=Fe(NO3)3+NO↑+2H2O和3Fe+8HNO3=3Fe(NO3)2+2NO↑+4H2O可知,被还原的硝酸但是参加反应的硝酸的1/4,所以反应中转移电子是3b/4mol。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导致所读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小的是(假设其他操作均正确)
A.对滴定管仰视读数:23.80mL
B.将胆矾置于托盘天平右盘称量所得质量10.4g(左盘砝码10g,游码0.4g)
C.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30.4℃
D.用量简量取硝酸时,俯视读数:5.8m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滴定管的刻度线自上而下逐渐递增,所以对滴定管仰视读数,读数偏大,A不正确;B、将胆矾置于托盘天平右盘称量所得质量10.4g(左盘砝码10g,游码0.4g),则胆矾的实际质量=10.0g-0.4g=9.6g,即读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大,B不正确;C、铜是金属,易吸热,所以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偏小,C正确;D、量筒的刻度线自下而上逐渐递增,因此用量简量取硝酸时,俯视读数偏大,D不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在实验室里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少量的氧气装置如图。实验结束后要先取出导气管,后撤走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回试管的受热部分,引起试管的破裂。
(1)请举出另外两种可能造成试管破裂的不规范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思考:水为何能倒吸回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倒吸现象是中学化学实验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室通常用上图右边的两个装置来防止液体倒吸。其倒吸原因是否与制氧气的装置相同?认真观察分析后,试谈谈你对这两个装置能防倒吸原理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给试管加热前没有预热。
(2)试管内氧气温度降低后,试管内气压减小,与试管外大气压形成压力差,从而将水压入试管内。
(3)能发生倒吸也是因为形成了压力差(产生动力)。两个防倒装置道理相同。倒扣漏斗边缘刚好浸入液体,倒吸的液体上升进入漏斗后,液面下降,漏斗与烧杯内液面断开,液体重新掉落。用一固体干燥管与其原理相同,也是缓冲盛装倒吸液体,使液体再掉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