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0:43:42
1、选择题 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用于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的是( )
A.水洗
B.加热
C.通入CO2
D.加入盐酸
参考答案: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溶于水,故A错误;
B.加热固体混合物,碳酸氢钠 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蒸气、二氧化碳,这样可以于除去苏打固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C错误;
D.加盐酸会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将原物质除掉,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所含氧原子的数目最多的是
A.0.05 mol SO2
B.0.02 mol SO3
C.0.015 mol H2SO4
D.0.01 mol CuSO4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氧原子物质的量,A为0.1 mol,B为0.06 mol,C为0.06 mol,D为0.04 mol.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SO42-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离子,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BaSO3沉淀,再加稀硝酸时,由于硝酸有强的氧化性,能把BaSO3沉淀氧化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所以不一定含有SO42-。错误。B.焰色反应的步骤是:洗、烧、蘸、烧、洗。若是观察K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来滤去Na元素的黄色的火焰的干扰,进行观察。正确。C.NH4+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向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证明含有NH4+。正确。 D.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向-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42-、CO32-、NH4+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焰色反应的实验步骤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
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方活塞放出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
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旋塞把气体放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A.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甘油和水的混合物
B.除去CO2中的少量CO可以通入O2后点燃
C.不用任何其它试剂就可以鉴别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
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涉及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鉴别,中等难度题。甘油和水互溶,A错误。CO属可燃性气体,混合气体直接点燃,极易发生爆炸,存在安全隐患,B错误。根据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滴加方向不同,发生反应的现象不同即可将两者分离,C正确。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必须加过量硝酸中和溶液中剩余的NaOH溶液,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