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Cu+2Ag+=2Ag+Cu2+,用过滤方法除去,错误;B.Cu2++2OH-=Cu(OH)2,用过滤方法除去,错误;C.分离两种相溶的液体,当用蒸馏的方法,错误;D.利用的是金属铝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镁粉不会,再过滤洗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镁粉了,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的摩尔质量是2 g B.1molH2O 的质量是18 g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D.11.2L N2的质量为14 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单位错误,C项缺少单位,D项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根据体积不能确定物质的量。答案选B。 考点:化学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理量与单位的关系,非常简单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碘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和硝酸,将其倒入盛有NaOH溶液的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入溴水中洗气
参考答案: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生成碘,加入汽油和溴苯、碘等混溶,得到的仍为混合物,故A错误; B.氢气的量不好控制,难以得到纯净物,故B错误; C.NaOH溶液,酸碱中和生成盐溶液,硝基苯不溶于水,用分液的方法可分离,故C正确; D.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影响被提纯的物质,不符合提纯的原则,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氯化铵简称“氯铵”,又称卤砂,为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中,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2)实验过程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3)写出“蒸发浓缩”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该NH4Cl产品中氮的含量,设计了如图装置,并进行了讨论。
 甲同学: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的NH4Cl产品的含氮量可能偏高,因为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 ____?。 乙同学:实验过程中,往烧瓶中加入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NaOH一定要足量并充分加热,原因是?。 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称取13.0gNH4Cl产品,测得实验后B装置增重3.4g。则该化肥含氮量为?。
参考答案:(1)蒸发皿 (2)防止氯化铵晶体析出而损耗 (3)(NH4)2SO4+2NaCl= Na2SO4↓+2NH4Cl (4)①A、B装置间缺一个干燥装置?② NH4++OH- NH3↑+H2O 使氯化铵充分反应完全转化为NH3? 21.5%
本题解析:(1)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2)由图像可以看出,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氯化铵的溶解度低于硫酸铵的溶解度,所以趁热过滤防止氯化铵晶体析出而损耗,可以使硫酸铵以沉淀形式滤出而氯化铵留在滤液里。 (3)蒸发浓缩时硫酸铵以固体形式存在,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NaCl= Na2SO4↓+2NH4Cl △
高温
?(4)①氨气在进入B之前未干燥,所以含氮量偏高,应在A、B装置间加一个干燥装置,②烧瓶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强碱与铵盐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OH-= NH3↑+H2O;碱要足量的目的就是使铵根离子全部转化为氨气;3.4g即为氨气的质量,其氮元素的质量为3.4g×14÷17=2.8g,所以含氮量为2.8g/13.0g×100%=21.5%。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溶液和胶体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离溶液和胶体的方法用渗析法。其余选项方法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