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0:18:14
1、选择题 下图是锌和铜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写下了一些记录,其中描述合理的是
卡片:NO:28?日期:2012.6.27?
实验后的记录:
①Zn为阳极,Cu为阴极;②H+向负极移动;?③电子流动方向Zn→Cu;?④Cu极有H2产生;?⑤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H2为0.5 mol;
⑥正极电子反应式:Zn-2e-==Zn2+。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则锌上负极,铜上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产生氢气,①②⑥是错误的,③④⑤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棒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中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A、B、C三个装置中均构成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D、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所以铜极上没有气泡产生,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判断及电极反应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是答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反应的是( )
A.Al(OH)3(s)+NaOH(aq)===NaAlO2(aq)+H2O(l);ΔH<0
B.CH3CH2OH(l)+3O2―→2CO2(g)+3H2O(l);ΔH<0
C.4Fe(OH)2(s)+2H2O(l)+O2(g)===4Fe(OH)3(s);ΔH<0
D.H2(g)+Cl2(g)===2HCl(g);ΔH<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如下图所示,A、F为石墨电极,B、E为铁片电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K2,合并K1。B为 极,A的电极反应为 ,最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2)打开K1,合并K2。E为 极,F极的电极反应 为 ,检验F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
(3)若往U型管中滴加酚酞,进行(1)(2)操作时,A、B、E、F电极周围能变红的是 ,原因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将两个铂电极插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即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通入甲烷的一极,其电极反应为CH4+10OH--8e-====+7H2O;通入氧气的另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2O2+4H2O+8e-====8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甲烷的电极为正极
B.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补充氢氧化钾
D.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确定A不正确;由于CH4被氧化成CO2,要消耗KOH,故应不断补充KOH。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