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3 23:37:38
1、选择题 向2mL 0.5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3mL 3mol/L KF溶液,FeCl3溶液褪成无色,再加入KI溶液和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不显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3+不与I-发生反应
B.Fe3+与F-结合成不与I-反应的物质
C.F-使I-的还原性减弱
D.Fe3+被F-还原为Fe2+,使溶液中不再存在Fe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题意可知,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F溶液后,溶液褪色,说明Fe3+?已经与F-?生成了新物质,但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为F-?的还原性极差,Fe3+?不可能氧化它;再者,向褪色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KI溶液和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不显色,说明Fe3+?与F-?结合生成的新物质不能氧化I-?,或者说不与I-?反应,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检验NH3的性质时,必须先将试纸润湿
B.用明矾可除去中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C.仅用水即可鉴别苯、四氯化碳、甘油三种无色液体
D.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2CH2OH和CH3CH2CHO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分析:A.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B.明矾不能用于除去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C.根据物质的水溶性和密度大小鉴别;
D.丙醇和丙醛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解答:A.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呈碱性,所以用pH试纸检验NH3的性质时,必须先将试纸润湿,故A正确;
B.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3H2O?Al(OH)3+3H+,生成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在酸性条件下抑 91exam .org制铝离子的水解,不能起到净水的作用,故B错误;
C.苯、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但二者密度不同,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甘油可溶于水,可鉴别,故C正确;
D.CH3CH2CH2OH和CH3CH2CHO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于物质的检验、分离、鉴别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矾净水的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KOH
B.NaOH
C.LiOH
D.CsOH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氯气为单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
B.反应生成硫酸钡;
C.强酸制取弱酸;
D.白磷的着火点低能自燃,氮气中的化学键键能大,则稳定,但非金属性N>P.
解答:A.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电解质发生电离,而氯气为单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则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将SO2通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不溶于硝酸,故B错误;
C.C6H5ONa溶液中通CO2气体出现浑浊,生成苯酚,由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可知,酸性为C6H5OH<H2CO3,故C正确;
D.不能利用单质的性质来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性N>P,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强酸制取弱酸、非金属性的比较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选项B中发生的氧化还原为解答的易错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元素:氦、铷、铯等元素是用下列哪种科学方法发现的
A.红外光谱
B.原子光谱
C.质谱
D.X射线衍射实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测定元素用原子光谱;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官能团;质谱测定相对分子量,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晶体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