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16:02:11
1、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B.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一定属于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结构的变化可知,反应物是2种,且一种是单质,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因此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两种反应物都有剩余的,这说明该反应还是可逆反应,但无法确定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因此选项ABC都是正确的,D不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实验室常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l2,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接触到其他气体也会显蓝色,该气体可能是(?)?
①NO2 ?②O3?③CO2?④Br2蒸气?⑤HCl?⑥SO2? ⑦NH3
A.①③⑦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有较强氧化性的物质都可以氧化碘化钾,因为I-还原性性较强,NO2 、O3、Br2蒸气 ,故C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物质X(□)和物质Y(○)的反应如下图所示: 对该反应的描述,下列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表达方式中错误的是(? )
A.次氯酸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O—18的原子符号:
D.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次氯酸电子式为,所以A错误,为本题的正确答案。其他选项的描述都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本题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2013年底,上海青浦发生一家三口误食亚硝酸盐造成两男孩身亡的惨剧。常见的亚硝酸盐主要是亚硝酸钠(NaNO2),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虽然形状很像食盐,而且有咸味,但有毒。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
? | 亚硝酸钠(NaNO2) | 氯化钠(NaCl) |
水溶性 | 易溶,溶液呈弱碱性 | 易溶,溶液呈中性 |
熔点 | 271℃ | 801℃ |
沸点 | 320℃会分解 | 1413℃ |
跟稀盐酸作用 | 有红棕色的NO2气体放出 | 无反应 |
参考答案:(1)2S22P3;5 ;Na>N>O;HNO2 H++NO2-
(2)A
(3)NO;②
(4)A、C
本题解析:
(1)N是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3, 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N原子的核外共共占据了2个s轨道和3个p轨道共5个轨道。在亚硝酸钠中含有Na、N、O三种元素。当元素在同一周期时,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当元素在不同的周期时,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依次为Na>N>O;亚硝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其的电离方程式为:HNO2H++NO2-。
(2)由题意知A.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说明氧化性亚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错误。B.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后的有效解毒剂,说明美蓝有还原性,能把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的血红蛋白。正确。C.中毒时亚硝酸盐把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它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正确。D.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美蓝等药品还原为血红蛋白。正确。因此选项为A。
(3)在酸性条件下, NaNO2与KI的物质的量为1:1时恰好完全反应,且I-被氧化为I2.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NO2-+4H++2I-=I2+2H2O+NO↑。此时产物中含氮的物质(A)为NO。若先将废水酸化则会发生反应产生有红棕色的NO2气体放出,污染环境。所以选用②好。
(4)要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固体:A.二者都易溶,所以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不可行。错误。B.亚硝酸钠的熔点是271℃,NaCl的熔点是801℃。所以测定它们各自的熔点可以区分。正确。C.亚硝酸钠溶液呈弱碱性,而NaCl溶液显中性。甲基橙的变色范围的3.1——4.4,所以甲基橙无法辨别。不可行。错误。D.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有强氧化性,能把KI氧化为I2而遇淀粉试液变为蓝色,NaCl无该性质,因此可以加以区分。正确。因此选项为A、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