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10 02:42:52
1、选择题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核素
D.生成一种新单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就是化学变化必须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可以生成一种新单质,可以生成新的分子,也可以生成一种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即新离子。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说明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没有变化的,所以不能生成一种新原子,即不可能生成一种核素,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M两种元素可以能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
B.由于Y、Z、W元素的氢化物共价键的键能依次增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C.化合物YM2和ZM2的晶体类型相同
D.H2M的沸点高于H2Z是因为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缘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知识题。首先,运用周期表工具,结合周期规律,考虑位、构、性关系推断X、Y、Z、W、M分别是什么元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知识解决题给选项的问题。本题分析的要点或关键词是:短周期元素、同周期、同主族、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大小、单质晶体熔点硬度、半导体材料等。找到突破口:Y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半导体材料,则Y是Si。根据X、Y、Z、W同周期,Z2- M2-知Z是S,M是O(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Na。离子半径:Z2->W-,则W为Cl。整理一下:XYWM分别是:NaSiSClO。
X、M两种元素能形成X2M和Na2O2两种化合物;W、Z、M元素的氢气化物分别为HClH2SH2O,分子量减小,但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沸点最高。YM2和ZM2分别为SiO2和SO2,故C错。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有机物含有C、H、O、N等元素,该有机物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无丁达尔效应,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脂肪
B.淀粉
C.蛋白质
D.氨基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盛有热水的烧杯:可用坩埚钳夹取
B.分离乙醇和乙酸:加NaOH溶液后进行分液
C.硫酸铜晶体制备:蒸发、结晶、过滤,用无水乙醇淋洗并灼烧
D.O2中混有CO2和水蒸气:将混合气缓慢通过盛Na2O2的干燥管进行提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坩埚钳不能夹取烧杯;
B.乙醇和乙酸混溶,先加碱蒸馏出乙醇,再利用强酸制取醋酸;
C.灼烧得到无色硫酸铜;
D.二氧化碳、水均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解答:A.坩埚钳不能夹取烧杯,盛有热水的烧杯可用拿烧杯的夹子来取,故A错误;
B.乙醇和乙酸混溶,先加碱蒸馏出乙醇,再盐酸与乙酸钠反应制取醋酸,最后将混合液蒸馏得到乙酸,故B错误;
C.硫酸铜晶体制备:蒸发、结晶、过滤,不能灼烧,因灼烧得到无色硫酸铜,故C错误;
D.因二氧化碳、水均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则O2中混有CO2和水蒸气可将混合气缓慢通过盛Na2O2的干燥管进行提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来源:91考试 网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实验基本操作,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溶液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能与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Na+、Cl-、
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a+、I-、K+、Br-
C.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S2-、
D.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ClO-、、Al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能与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
B.Fe3+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显碱性;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但MnO4-为紫红色.
解答:A.能与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或强碱性溶液,而HCO3-在酸性溶液或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存在,故A错误;
B.因Fe3+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MnO4-为紫红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熟悉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常见离子的颜色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