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8-10 02:33: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 16分)某兴趣小组拟利用如下图装置探究验证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导管、酒精灯、圆底烧瓶、?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装置中的试剂应为?,作用为?
(2)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接?
????????
(3)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B中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了确证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
?
(5)烧杯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为保证实验安全,当氯气以每分钟1.12L(标准状况)的流速匀速通入时,若实验需耗时4分钟,小烧杯中盛4 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至少应为?mL。


参考答案:(16分)
(1)分液漏斗;MnO2+4HC(浓)MnCl2+2H2O+Cl2↑ ;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
(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5分)
(2)a 接i,j接g,f接e,d接b,c接h ?(2分,全对才得分)
(3)干燥的Cl2没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1分)
Cl2+ H2O="HCl+" HClO?(2分)
(4)验证稀盐酸是否有漂白性?(1分)
(5)吸收多余的Cl2?(1分)
Cl2+2NaOH="NaCl+" NaClO+H2O?(2分)
(6)100?(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其作用是?
(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a.水 b.酸性KMnO4?c.浓溴水? d.饱和NaHSO3
(3)取6.4g铜片和12mL 18.4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某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②下列药品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烧瓶中确实有余酸的是?(填字母)。
a.铁粉? b.银粉? c.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4)为定量测定余酸物质的量浓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先测定铜片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测定SO2的量的方案很多,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校学习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
[一](1)将已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的热的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人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的现象应是?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2),除用测量H2体积方法外,否选用质量称量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铁钉表面已经被氧化
(2)① d?
②66.7%
(3)检验SO2是否被完全除尽
(4)C+2H2SO4(浓) CO2↑+2SO2↑+2H2O
(5)c
(6)D中固体由黑色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 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


本题解析:(1)铁钉放入冷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答案为:铁钉表面被氧化;
(2)①亚铁离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三价铁离子,选择a会造成干扰,b能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选c生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沉淀颜色的影响无法分辨。
②SO2具有还原性,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2HBr+H2SO4,生成的硫酸遇到氯化钡会产生白色沉淀,则n(混合气体)=0.336L/22.4L/mol==0.015mol;
SO2 ~BaSO4
1mol?233g
n? 2.33g? n=0.01mol
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0.01mol/0.015mol×100%=66.7%。
(3)A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B可以检验A中是否完全除去二氧化硫。
(4)在加热时,铁钉中不仅铁和浓硫酸反应,碳也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 ↑+2SO2↑+2H2O。
(5)Q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择a或b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无法判断二氧化碳的存在,选d时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6)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蒸气能使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色,同时有红色的铜单质生成。(7)中学阶段质量的称量选择托盘天平,分度值是0.1g,所以无法精确称量出D或E的差量。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9分)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甲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Na2O: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该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你认为乙同学的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_(答“是”或“否”);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组同学利用下图中的有关装置(固定装置及胶管略去)验证CO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已知:H2C2O4 ?CO2↑+CO↑+H2O
(乙二酸)?

若CO能够与Na2O2发生反应,则预测反应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该产物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中选择的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否(1分)
①稀HNO3可以把BaSO3氧化为BaSO4(1分)
②若反应后的固体有Na2O2残留,溶于水后可把氧化为(1分)
(2)Na2CO3(1分);稀(或稀HC1)和澄清石灰水(1分);a b c f(2分)


本题解析:(1)仿照CO2与过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可写出或直接配平:
(2)本质是检验的存在,该方案明显不合理:
①原溶液中即使没有,但与加入的氯化钡溶液形成的BaSO3可被稀HNO3氧化为BaSO4
②若反应后的固体有Na2O2残留,溶于水后可把氧化为,最终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现象
正确的检验过程是:先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有Na2SO4存在
(2)CO被Na2O2氧化:Na2O2+CO=Na2CO3
Na2CO3属于碳酸盐,可用酸与其反应产生CO2,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有浑浊出现;
由于H2C2O4 ?CO2↑+CO↑+H2O,产生的CO中含有CO2,故应先用碱液吸收CO2,则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b c f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淡黄色粉末,同学们对探究该粉末产生浓厚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种淡黄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查阅资料】①硫是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②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气体;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作供氧剂。
【猜想与探究】猜想:淡黄色粉末可能是:a.硫;b.过氧化钠;c.硫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的成分。
【实验与结论】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上述淡黄色粉末,再加入足量的蒸馏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a、c不成立,猜想b成立。
探究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试管中
木条复燃
生成物有___________
②往①试管内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有氢氧化钠
【继续探究】小组对过氧化钠能作为供氧剂也很感兴趣,大家讨论认为可能是CO2在常温下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有关,

于是设计上图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CO2从a口处通入装置内,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b口处
木条复燃
CO2在常温下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出充分反应后的固体生成物于试管中,往试管内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氢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
【交流与比较】与我们学过的制氧气方法相比,常选用过氧化钠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的一个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每空2分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
完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
探究
?
?
氧气
无色酚酞试液(合理即可)
酚酞试液变红(与操作对应)
?
【继续探究】2CO2 + 2Na2O2?2Na2CO3 + O2↑?
【比较】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或反应消耗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Na2O2?4NaOH+ O2↑根据生成物可判断出表格中的现象及所对应的结论。
由课本知识可知,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选用过氧化钠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既可充分利用人体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又可以产生O2。2O2的性质
点评:本题以探究题的性质考查了Na2O2的性质,考查形式难度大,但都是基本知识,属于中等难度题型。考生只需掌握Na2O2的相关性质即可正确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