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10 01:20:50
1、选择题 反应A+3B=2C,若7gA与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8.5gC,则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
A.14:3:17 B. 28:2:17
C.1:3:2 D. 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8.5gC,参加反应的A为7g,则参加反应的B为8.5g-7g=1.5g。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则有A:3B:2C=7:1.5:8.5,故A:B:C=28:2:17。如果对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对分子质量定义不是很清楚,很容易误写成A:B:C=7:1.5:8.5=14:3:17;如果认为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会错选1:3:2。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气体化合物A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的分子组成可用OxFy表示。10mLA气体能分解生成15mLO2和10mLF2(同温同压下),则A的化学式是 ,推断的依据是 和 。
参考答案:O3F2 阿伏加德定律 质量守恒(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的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同,由n=V/Vm,可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1molO2可生成2molB,则B中应应含有1个O,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所得产物随通入的CO2的物质的量的不同而不同。完成下列填空。
(1)250 mL 1 mol/L的NaOH溶液,最多可吸收CO2 L(标准状况下)。
(2)向250 mL 2 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溶液增重4.4 g,将所得溶液蒸干,计算所得固体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向未知浓度、体积为V L的 NaOH溶液中缓缓通入一定体积(标准状况下)的CO2,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的条件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
(3)若反应中CO2和NaOH均无剩余,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m1 g 白色沉淀。
①根据以上数据,用代数式表示CO2的体积V(CO2)= 。
②根据以上数据,推理计算出NaOH溶液的浓度范围。
(4)写出确定NaOH浓度的实验步骤,并用代数式表示NaOH溶液的浓度。(设计实验方案时,只能用题中提供的CO2和NaOH溶液,不得使用其它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 。c(NaOH)= 。
参考答案:(1)5.6 L (1分)
(2)Na2CO3 0.1 mol ; NaOH 0.3 mol(4分)
(3)①V(CO2)=0.224m1 L 2分) ②
≤ c(NaOH) ≤
(每种情况各1分,共3分)
(4)取V L NaOH溶液,称量,缓缓向其中通入CO2直至恒重,称量。测得其增重为m3 g。(2分)
c(NaOH)=
mol/L(2分)
或者:取V L NaOH溶液,缓缓向其中通入过量的CO2,充分反应后减压低温蒸发溶液,得固体NaHCO3,称其质量为m3 g。(2分)
c(NaOH)=
mol/L(2分) (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本题解析:(1)250 mL 1 mol/L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根据方程式NaOH+CO2=NaHCO3可知,最多可吸收C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
(2)向250 mL 2 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溶液增重4.4 g,这说明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是4.4g,物质的量为0.1mo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因此根据反应式2NaOH+CO2=Na2CO3+H2O可知氢氧化钠是过量的,所以所得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其中碳酸钠0.1mol,氢氧化钠是0.5mol-0.1mol×2=0.3mol。
(3)①生成物不论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CO2的物质的量是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mol×22.4L/mol=0.224m1 L。
②如果生成物只有NaHCO3时,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NaOH)=
;当生成物只有Na2CO3时,同样依据原子守恒可知c(NaOH)=
;当生成物是Na2CO3和NaHCO3时,消耗NaOH在上述两者之间。所以:
≤ c(NaOH) ≤
。
(4)要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则可以将其转化为碳酸氢钠,然后通过称量其质量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得出其浓度,或者计算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进而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可以为:取V L NaOH溶液,称量,缓缓向其中通入CO2直至恒重,称量。测得其增重为m3 g。由于增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CO2质量,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
,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也是
,所以其浓度为
。或者取V L NaOH溶液,缓缓向其中通入过量的CO2,充分反应后减压低温蒸发溶液,得固体NaHCO3,称其质量为m3 g。则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
,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也是
,所以其浓度为
。
考点:考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5、填空题 (4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要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 (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 (填:“甲”、“乙”)曲线。
参考答案:60g t 升高 乙
本题解析:根据图像可知,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60g;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t℃;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要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类似于乙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