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10 00:06:36
1、选择题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用盐酸酸化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次氯酸、盐酸、氯气,选项A不正确,应该是次氯酸;C不正确,应该用硝酸酸化;D不正确,次氯酸是无色,应该是氯气,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制氯水的组成微粒以及相应微粒的化学性质,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逻辑推理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通常状况下,保存下列药品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保存NaOH溶液
B.液溴保存在盛有水的棕色玻璃瓶中,用橡胶塞
C.少量金属钠块保存在煤油中,不能浸入酒精中
D.浓盐酸保存在密封的带玻璃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A项不能用玻璃塞,使玻璃塞与瓶颈粘连;B项不能用橡胶塞,液溴会腐蚀橡胶;C.金属钠会跟酒精反应,所以不能浸入酒精中,C项正确;D.浓盐酸易挥发,故应密闭保存,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将V(L) MgCl2溶液和V(L) NaCl溶液混合后,Cl-浓度为3 mol·L-1,则原MgCl2和NaCl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A.都是3 mol·L-1
B.分别是4 mol·L-1和1 mol-1
C.分别为1 mol·L-1和4 mol·L-1
D.都是6 mol·L-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物质的量的浓度与体积无关,但混合时浓度与体积有关,等体积混合后,浓度为各组分浓度之和的一半.A.c(Cl-)==4.5 mol·L-1不合.B项:
=4.5 mol·L-1,不合.C.c(Cl-)=
=3mol·L-1,合.D项:
=9mol·L-1.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可行的是()
①可用倒扣在NaOH溶液上面的漏斗装置吸收残余的Cl2②混入KI溶液中的KHCO3可滴加盐酸除去③碘升华形成的污迹可用热的浓盐酸洗去④制Cl2后的黑褐色污迹可用热的浓盐酸洗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KI溶液中混有KHCO3,如果滴加盐酸可除去KHCO3但同时引入杂质KCl,应加入适量氢碘酸。浓盐酸不能溶解I2,正确为加入NaOH溶液或加入乙醇。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12分)2009年2月3日下午,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举行了祝贺太原禽流感患儿彭杰(女)康复出院及病情报告会。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品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都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氯气及氢氧化钙充分反应,使次氯酸钙成为主要成分,得到漂粉精,其稳定性比漂白粉高。
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l-的存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______性并具有______性。
参考答案:Ca2++CO===CaCO3↓ 稀硝酸
AgNO3 Ag++Cl-===AgCl↓ 碱 漂白
本题解析: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发生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使次氯酸钙成为主要成分,得到漂粉精,将漂粉精溶于水中,水变浑浊并有少量沉淀,取上层清液其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遇Na2CO3溶液,发生的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Ca2++CO===CaCO3↓表示,取上层清液滴加适量HNO3酸化排除杂质离子的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可证明有Cl-的存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由于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碱性,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其溶液还具有漂白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