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 23:55:13
1、选择题 从毒韭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关于食品质量的报道中不断有①“致癌农药”、②“苏丹红”、③“碘元素”、④“亚硝酸盐”等化学名词出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化学性污染正成为危及食品安全的一大“杀手”。上述化学名词所提到的物质中,在某食品添加剂中允许含有但符合限量时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只有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述几种化学物质中,在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不会引起中毒,所以答案选C。
考点:考查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安全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该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会产生银镜现象,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B.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干眼症
C.油脂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
D.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下面是某同学研究维生素C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相应记录.
【查阅资料】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无色晶体,其水溶液显酸性,其化学特性是易失去电子,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易被氧化.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①向2mL维生素C溶液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为______色 ②将维生素C的溶液逐渐加入到2mL溶有淀粉的碘水中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
参考答案:[实验探究]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无色晶体,其水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向2mL维生素C溶液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红;
[问题思考]①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无色晶体,其水溶液显酸性,其化学特性是易失去电子,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易被氧化,所以生的新鲜蔬菜比炒熟的蔬菜所含维生素C高.
故答案为:高;
②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铁离子得电子作氧化剂,所以维生素C作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性;
③新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所以坏血病患者应该多吃新鲜蔬菜.
故答案为:新鲜蔬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关糖类物质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
B.糖类是具有Cn(H2O)m通式的物质
C.葡萄糖是一种单糖
D.淀粉是一种白色粉末,本身没有甜味,不是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糖类的定义与生活中的“糖”的意义有较大差别:它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与是否有甜味并没有直接关系;糖类的碳水化合物通式Cn(H2O)m也并不是普遍规律,所以只有C项是正确选项,所以答案选C。
考点:考查糖类物质的概念、性质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该题的关键是记住糖类物质的概念和性质,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人体中缺乏( )会患上坏血病.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