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8:35:39
1、选择题 .质量为1kg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设1s内物体未着地,则该物体下落1 s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取g = 10m/s2)
A.25W
B.50W
C.75W
D.100W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1s内下落的高度为,
,所以1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重力的平均功率为
,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B.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伽利略研制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分析: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史的了解情况,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家熟悉的牛顿、爱因斯坦、法拉第等,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知道这些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解答:解;A、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想斜面实验,故A错误
B、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正确
C、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故C错误
D、伽利略研制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自由下落的物体,在任何相邻的1s内下落的距离之差△h和平均速度之差△
| g 2 |
| g 2 |
| g 4 |
参考答案:在第1个单位时间T=1秒内,下落距离是 h1=12gT2=12g×12=g2;
在第1个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1=h1T=g21=g2
在第2个单位时间T=1秒内,下落距离是 h2
则有:h1+h2=12g(2T)2=2g
得:h2=2g-g2=3g2
在第2个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h2T=3g21=3g2
所以:△h=h2-h1=3g2-g2=g
△.v=.v2-.v1=3g2-g2=g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物体从行星表面附近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行星表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根据图象可以求得( )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B.行星的质量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
D.物体受到行星引力的大小
参考答案:A、物体离行星表面的高度为25m,落地时间为2.5s,根据h=12gt2,得出时间t,再根据公式v=gt,求出落地的速度.故A、C正确.
B、由于不知道行星的半径,所以不能求出行星的质量.故B错误.
D、由于不知道物体的质量,所以不能求出物体受到行星的引力大小.故D错误.
故选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福鼎在水平面上,一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降.在小球接触弹簧到最低点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就变为竖直向上
C.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参考答案:小球接触弹簧后,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两个力作用.开始阶段弹力先小于重力,小球的合力竖直向下,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同,小球的速度增大,而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加速度减小;
当重力与弹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
小球继续向下运动时,弹力将大于重力,小球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上,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与速度方向相反,小球的速度减小,而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加速度增大.故CD正确.
故选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